彝族山區小朋友的營養早餐是怎樣的?他們要學英語嗎?為什麼那裡的羊和大家見到的不一樣……近日,在宜川路街道中遠兩灣城第二居民區「暑期班」的「樂學成長」夏令營公益課堂上,一位特別的老師為孩子們講述了四川大涼山彝族群眾脫貧致富,彝族小朋友學習生活的情景,讓身處都市的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加深了解了祖國的發展巨變,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愛國情感。
受邀來到「樂學成長」夏令營的這位老師,就是遠赴西部支教的上海資深高中教師林剛。作為生長在大都市的孩子們,農村以及偏遠山區是什麼樣子,那裡的同齡孩子們是怎樣生活、學習的,他們了解甚少,因此也希望通過林剛老師身臨其境的介紹,來拉近與千里之外的彝族小朋友們的距離。
林剛老師也是他所在社區的「第二梯隊」骨幹成員,他積極發揮「生力軍」作用,在「鄰里微光」老人幫扶結對、安全巡邏等社區治理工作中都能看到他的忙碌的身影。在鄰居們眼中,他捨棄名利、默默奉獻支援山區教育,更是獲得了大家的尊敬與認可。他的奉獻故事激勵著小朋友們,也點燃了他們努力向上、增長才幹、回饋社會的決心。

「樂學成長」夏令營公益課堂
在「樂學成長」夏令營公益課堂上,面對小朋友們渴望了解遠方同齡人的目光,林剛老師以《大山裡的孩子——大涼山公益支教記錄》為主題,向孩子們講述了大涼山彝族鄉村風光、風土人情,以及當地村民共同致富、孩子們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所見所聞。
「彝族大山裡的羊為什麼和我們見到的不一樣?」「咦!課堂里一個學生怎麼還帶著小孩聽課?」「彝族姑娘們為什麼要穿著盛裝去爬山?」一個個腦洞大開的問題,從小朋友們的口裡跳出來,林老師非常耐心細緻地解答每一位小朋友提出的問題,滿足了大家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彝族的同齡小朋友是怎樣讀書、學習的呢?」這是孩子們最為關心的問題。課堂上,孩子們面對圖片和視頻,看得仔細、聽得認真,眼尖的小朋友還驚奇地發現大涼山學校的語文教材和上海的教材是一樣的。當看到大涼山學校的教室寬敞明亮、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教室里還有「一厘米圖書角」、學生營養早餐有牛奶和雞蛋的時候,大家打心裡為當地的小朋友能夠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高興。


課堂上,林剛老師與小朋友們開心互動
不知不覺,一堂特殊而生動的公益課把孩子們的心帶向了大西南的彝族山區,也讓他們知道了遠方還有更大的世界,並且在心裡埋下了一顆探索未來、走出城市、走向更廣闊天地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