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岳陽7月17日訊(通訊員 柳莎 楊琴)7月16日,「壟上岳陽」農業綜合體迎來首批親子研學團隊。岳陽市科學技術協會組織30組親子家庭來到綜合體,一邊感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一邊探索現代農業的發展。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首批研學「體驗官」依次參觀了黃茶文化區、農業研學基地、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區、優膳優鮮智慧餐廳、數字產業園等區域。其中,農業研學基地的人氣最旺。農業研學基地佔地面積約500餘平米,由農耕文化體驗館、動植物標本及種子展示廊和主題活動區組成,主要以展示農業科學知識、農耕歷史文化、生態環保等自然知識和創意手工、體驗活動為主題元素,兼顧了知識傳播與互動體驗的雙重功能。

童眼看生命·趣味一籮筐
標本課堂漲知識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花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吃蟲子的植物有哪些嗎?你知道大自然的舞蹈家是誰嗎?帶著這些有趣的問題,在動植物標本及種子展示廊,講解員用生動的語言帶領孩子們認識動植物的名字、屬性、生長習性等信息以及動植物標本製作背後的故事,為孩子們展示了一個新奇的動植物世界。
孩子們興趣盎然,眼裡閃爍著好奇,認真聆聽講解、觀察實物。一場精彩紛呈的科普互動不僅讓孩子們對自然界的各類動植物有了更直觀的了解,也在不知不覺中喚醒了他們內心的科學意識、創新意識、探索意識。

創意小課堂•「暑」你趣味多
我是巧手「小工匠」
軲轆井是中國古代農耕灌溉的重要工具。我國古人為了方便從較深的水井裡提水,發明了「木轆轤」,人們轉動木軲轆,把水桶放到井下,再反方向轉動軲轆,滿滿的一桶水便提上來了。
你知道轆轤是怎樣製作的嗎?
轆轤提水的原理又是什麼呢?
你想自己動手做一個轆轤井嗎?
........
「趣味手工,是增強創造力、提升藝術素養、陶冶心靈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在小學員們充滿期待的趣味手工環節,老師用簡潔生動的語言,為大家講解了軲轆井所蘊含的省力槓桿原理和軲轆井手工製作的基本知識,並用嫻熟的技能進行現場示範,帶領孩子們一起動手做古色古香的軲轆井,穿越回遙遠的古代,揭開轆轤提水裡蘊含的科學奧秘。
孩子們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紛紛化身巧手「小匠人」,歷經近一個小時的巧手翻飛,一件件手工製作的軲轆井完美亮相。本次活動不僅讓在場的孩子們感受到了匠心精神的可貴,也有利於引導孩子們逐步養成專心致志、善於思考的良好行為習慣。

科普+娛樂+體驗
以農耕文化打造別樣研學之旅
「壟上岳陽」農業綜合體不僅為本地特色農產品提供了一個展示展銷的窗口,也為青少年搭建了一個體驗農耕文化、學習現代農業知識的平台。綜合體農業研學基地現已配備研學旅行指導師4人、講解員2人,計劃今年組織近千名岳陽市中小學生開展研學實踐活動,且後續將不斷充實展覽內容,豐富課程種類,進一步增加研學的趣味性、科學性和互動性。

通過農事體驗、手工拓展、自然教育等方式,激發同學們對歷史、文化、農業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研學教育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