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副部長吳岩。
近日,一所虛擬的「山河大學」在網上走紅。7月6日,在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岩回應稱,已關注到「山河大學」的問題,並強調教育部將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山河大學」源於一個流傳於網路的段子——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343萬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可眾籌出30多億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面向「山河四省」招生的四省交界綜合性大學。這個段子迅速在網路發酵,網友們甚至陸續為「山河大學」設計出了校訓、校徽、院系,甚至招生簡章。
「山河大學」誕生於高考招生季,並掀起一股新的網路熱潮,並不只是玩梗而已,這個討論之所以能夠走紅,是山河四省的考生們有點心酸的幽默,更是生均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嚴肅問題。
雖然目前「985工程」和「211工程」已被統籌為「雙一流」建設,但其在社會評價中仍被作為優質教育資源的重要標準。山河四省中,總人口超過2億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沒有一所985大學;以131萬名考生而蟬聯「高考人數第一大省」的河南,本地僅有一所211大學,沒有教育部的部屬高校;河北也擁有一所211大學,但坐標在直轄市天津。在高考招生名額向本地傾斜的激烈競爭之下,本地若缺乏優質教育資源,本地考生要獲取相應教育資源顯然更為困難。
至於四省中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山東,有兩所985大學、三所「雙一流」高校,或因考生人數眾多而被納入其中。畢竟,山東省與其他三省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即高考的激烈競爭與極為嚴重的人才外流。
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已是痼疾,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然而,生均教育資源涉及教育公平問題,是山河四省對於教育資源與人口數量相匹配的需求。教育部在回應時指出,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一是著力於存量資源的分配與優化,即提升當地的高校教育資源掛鉤。不妨以河南省為例:一方面,是提升當地現有高校的教育質量,讓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成為高等教育「雙航母」。另一方面,則是引進外地的優質教育資源。
例如,引進985高校到河南辦學,今年,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3所「985」名校研究院已經正式宣布落地鄭州;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已經招收351名研究生,並且聯合創建河南省首個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將大量先進的技術都帶到河南。
二是聚焦於新增資源的投放。還是以「高考人數第一大省」河南為例,河南省已經提出,到2025年將新組建5所左右大學,新增設10所左右普通本科院校、10所左右職業本科院校、50所左右專科層次高等職業學校。至於如何保證新建大學的質量,如何把考生吸引過來,如何把培養出來的人才留住,則是河南省即將面臨的挑戰。
「山河大學」是虛擬的,但背後的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卻真實存在。生均教育資源關涉教育公平,人口大省對於教育資源與人口匹配的需求應當被看見、被重視、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