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的就業市場,很多所謂的國外「名校」留學生,在國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回到國內,跟一些國內的985名校本科畢業生比較,也沒有了明顯的優勢,企業也不願意因為面試者擁有留學生的「光環」,就給予更高的薪酬。
還有就是很多大學本科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或者不喜歡朝九晚五的生活,跑去送外賣,送快遞,現在也不少見。
一些本科生認為,在辦公室裡面朝九晚九,每天熬夜加班,一個月工資也就5、6000元,送外賣、送快遞雖然也很辛苦,但是起碼自由一些,不用受到公司規章制度的制約。
01
單位一個同事,每年花費數十萬元,把女兒送到英國讀服裝設計,取得了碩士學位,本來想著畢業後能夠留在國外工作,也算投入有了回報。
結果女兒畢業後,在國外根本就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國外很多企業對於服裝設計的崗位需求特別少,投了很多簡歷,都是石沉大海。
於是,無奈之下女兒回到了上海,希望可以從事時尚行業。結果面試了很多家企業,大部分只能給出6000~8000元的工資,連上萬工資的崗位都找不到。
目前只能在家待業,報了培訓班,準備考編,父母也很難理解,當初花了一百多萬的留學費用,如今連工作都找不到,還要重新考編,跟其他大專生的起點有什麼區別呢?
很多家長也抱怨現在的就業環境真的很難,辛辛苦苦把孩子培養到這麼高的學歷,依舊要從零開始。
02
其實,從企業招聘人才的角度來看,學歷只是敲門磚,能不能夠為企業產生效益,才是企業主最看中的能力。
企業是追求效益的地方,哪怕你是博士生,來到崗位上,如果不能創造相應的價值,那麼再高的學歷也是等於零。
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中產家庭花費巨資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就業市場上,甚至拼不過一個大專畢業生的原因。
因為,學歷和家庭背景,並不等於擁有優秀的工作能力。
結語
如何破解這樣的尷尬局面,只能從認知的思維去做改變。
所以,在如今這個社會,中產家庭的家長,一定要及時的更新自己的思維,盲目的「雞娃式教育」,並不代表就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與其花費大量的積蓄去做學歷的「鍍金」,還不如回歸教育的本質。
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作為出發點,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是只追求成績和學歷。
作為父母,也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時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且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花費大量的積蓄去盲目的培養孩子,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的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