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如約而至。南京市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玄武區白馬公園開展。
活動現場,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文青與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趙茂程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教聯盟揭牌。 「聯盟將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建立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資料庫系統、定期發布《南京市生物多樣性白皮書》、推進產業科技創新、成果可持續利用、培養青年生物多樣性專業人才、打造南京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樣本等為主要職能。」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處處長徐天驕表示。

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教聯盟揭牌
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新華還在本次活動中,發布南京生物多樣性調查階段性成果, 「大家請看,這是南京紫金山南麓里一處自然生長的南方紅豆杉種群,也是江蘇首次發現的南方紅豆杉天然種群,更是迄今為止我國城市森林中天然更新的最大南方紅豆杉種群。」這項調查是南京農業大學受市生態環境局委託,自2021年10月開展的一項活動。

南京生物多樣性調查階段性成果發布
李新華介紹,「這片自然生長的南方紅豆杉種群共有975株樹木,範圍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450米。其中,樹榦基部直徑大於1厘米的樹木有740株,最高大的樹高10.9米、胸徑為17.8厘米。」更令李新華團隊驚喜的是,「在南方紅豆杉天然種群中,已經調查到12棵可產生成熟種子的雌樹,樹高為3.9-10.6米,胸徑為4.6~17.8厘米,最大雌樹高10.6 米,胸徑17.8厘米。」

江蘇首次發現的南方紅豆杉天然種群
「南方紅豆杉天然更新種群的發現,可以說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尤其是珍稀瀕危樹種遷地保護的成功案例。」李新華表示,這片天然種群的紮根,得益於紅嘴藍鵲、灰喜鵲、白頭鵯、山斑鳩等食果鳥類的「幫忙」。不僅如此,調查團隊還發現和鑒定出中國新記錄和江蘇省新記錄昆蟲物種共5種,其中高麗喻蛻螂、臭金龜和達氏喻螂為中國新記錄。江蘇新紀錄種為曹步甲、方胸青步甲。
與此同時,南京的重點保護物種數量和種群數量也不斷增長,調查發現,3隻丹頂鶴構成的家庭首度進入石臼湖南京溧水界;龍袍濕地公園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雄性亞成,至此,龍袍濕地公園有歷史記錄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達到6種,分別是青頭潛鴨、黑臉琵鷺、東方白鸛、黃胸鵐、白頭鶴和白鶴;高淳區多處山地拍攝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鷳的影像……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漸呈現出獨特的城市魅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徐韶達 通訊員 趙彤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