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教育話題又衝上榜首。
大家是不以為我要講校園欺凌?說實在,相信看過視頻的家長,無一不是憤慨不已,作為二胎家長的灣叔,更是隔著屏幕都想打人。
最近疫情捲土重來,不少孩子都居家上網課,家長圈因為上網課更是每天吐槽不已。
家長情緒波動示意圖
掐指一算,「雙減」也一年了,這一年因為疫情廣州網課開展一直是反反覆復,期間也看到很多教育上的改革與變化。
作為經歷過「雙減」前後階段的小學生家長,今天主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家孩子「雙減」前後的變化,以及自己的一點感受。
「雙減」前
勇往直前「雞成績」
目前灣叔家孩子已上四年級,所以屬於經歷了2年「非雙減」+1年「雙減」的小學生活。
「雙減」前,其實我跟眾多目前全力支持孩子網課的家長一樣,為了讓孩子完成學校布置下來的各項學習任務而勞心勞力。
上班就怕老師@我,下班為了一紙成績拚命「雞」,每天雞飛狗跳,不是以我發飆就是以孩子淚兩行結束一天「學習戰役」。
家長最怕
每天時間似乎都不夠用,更別提再進行美好的親子溝通與陪伴,那時候,同班也不乏因為學習費力而不得不放棄一些興趣班的孩子。
注意,以上種種,僅僅只是為了跟上學習進度。更讓人倍感壓力的,還是成績為上,事無巨細均以成績作為參考。
這樣氛圍影響下,家長們更是拚命「雞成績」,課外輔導、家教一對一、網課……一邊喊累一邊忙活。
更有甚者,讓一年級的孩子提前學會加減乘除多位數運算,讓三年級的孩子直接學完了整個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
記得當時,哪怕疫情居家上網課,翻看家長們朋友圈+作業打卡,都能看到為了爭取表現,很多孩子除了課內學習,還額外多做了很多習題、試卷,上課外網課。老師對此喜聞樂見,評價極好。
然後隔天你會發現,越來越多孩子加入了「爭取表現」的隊伍,那種「力爭上遊」的壓力與窒息感,是撲面而來的,並且老師會助你「不躺平」一臂之力,形成的局面要多卷有多卷。
多少網課媽媽的夢想
那麼問題來了,把大量時間、精力用在成績上,孩子德體美勞能顧及多少?
(反正此前我覺得自家孩子好讓我焦慮)
「雙減」後
全面發展正式提上日程
自從去年開啟「雙減」之後,我家孩子所在學校,開始畫風變了……
不能公布成績讓孩子成績開始成謎,不過一旦孩子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學校表現欠佳,老師便會在群里以學號通知家長,孩子留堂老師親自輔導、監督。
英語午讀遲到/不開口也要留堂讀
然後像灣叔覺得有點難的思維導圖,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校內完成也是青出於藍。(此前灣叔感覺更多有家長參與成分在裡面)
接著,學校開闢了菜園,每個班擁有了自己的專屬菜地,各自負責播種、澆水、施肥、收成……哪怕青菜一人分一條,也要帶回家與家人品嘗「收穫的喜悅」。
還有各大學校社團如火如荼進行(由負責老師篩選進入),更不乏像粵劇、刺繡這種傳統文化社團的舉辦,並且真的毫不馬虎。
像灣叔家孩子,國慶前加入了刺繡社團,熱情那叫一個高漲,在家一有空就廢寢忘食干起針線活。別說,雖學習一個月不到,下圖作品,從線稿到配色到成品,一個晚上自己「一條龍」搞定。
還有各類校內外比賽,學校、老師不僅在校動員、鼓勵孩子們積极參与,必要時,拉群跟進指導,主動邀請有經驗的家長分享心得。
而為了更好培養孩子集體觀、責任感,積分制度由原先的班級制下沉至小組制,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同時,組內也形成互相監督、榮辱與共的氛圍。
「殺雞儆猴」整頓寫照
就連班委選舉,也開啟了投票機制,真正實現「還治於民」。
曾經,灣叔覺得要壓縮學科學習時間來發展孩子各項技能,是比較冒險的事情,畢竟到最後依然要靠分數來篩選「種子」。
但這一年「雙減」下來,神奇的是,孩子覺得上學、學習變得更輕鬆有趣了(重要的是學習並沒有落下),不僅更多面開花,愈加懂事明理也讓親子關係變得分外融洽。甚至,我都不用擔心孩子三觀會跑偏……
至此,我看到了「雙減」背後真正的意義!
家校良性共建、孩子全面發展
才是真正的「雙減」
或許灣叔只是千千萬萬家長中的一員,代表了部分家長的感受。
正如灣叔身邊也有一直保持雙減前雞娃習慣的父母,不僅與學校、老師保持緊密聯繫與溝通,甚至以身作則「雞娃先雞自己」,孩子沒了補習班自己再重新學習,親自下場教娃。
灣叔佩服他們,奈何自己的精力有限只夠躺平,也不求孩子日後進神學院,只求順利上高中大學就好。
圖源:攝圖網
當然前提是孩子身心健康。孩子間小打小鬧可以,但校園欺凌0容忍。
雖說校園欺凌雖普遍存在,但灣叔相信,如果學校管理與引導夠到位,學生三觀夠正,是可以大大降低發生概率的。
圖源:攝圖網
而名校之所以能成為名校,在灣叔看來,首要還是管理,要讓那麼多學生統一步伐向前走,哪有不花力氣、光靠名氣就能實現的事情?!
因此,這裡灣叔也建議大家置業時不妨多關注項目周邊教育學校排行,校名背後代表的是學校的管理體系,排名是多年來的經驗累積。
目前針對廣州公辦初中的分類,民間有一個叫法,分別是超一線公辦,一線公辦,准一線公辦,二線公辦,也就是四個梯度,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至於,擇校就能讓孩子遠離傷害嗎?
答案不絕對,但只要有提升1%避免危害概率,父母都會為了孩子去做,所以才有那麼多家長追逐名校,花高價買入優質學區房。
但話說回來,擇校可能會讓孩子更好地遠離是非之地,但家庭氛圍的建立,一樣十分重要。這其中,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對教育的重視,才是教育關鍵所在。
當然,灣叔這裡並非甩鍋給家長,學校一樣要有「去粗取精」的大原則,老師也應始終秉持「教書育人」的初心,需要大浪淘沙。
家校共建,互相尊重與理解,從而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校氛圍,其實才是真正的「雙減」,才能更好培養出更全面發展的孩子!
圖源:攝圖網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