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2022年11月03日14:52:19 教育 1463

關於教材改版的事情,學生和家長已經不陌生了,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每隔一段時間學生使用的教材就會進行改版,裡面的內容或刪或改,總之不同時代的學生用到的教材版本可能都是不同的。

可能以前家長對教育部門有著極高的信任,對教材的問題並不怎麼在意,但是經歷了人教版數學「毒插圖」事件後,家長就變得很敏感,對於教材的內容格外重視,尤其是經常輔導作業的家長總能發現一些顛覆自己認知的事情。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比如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斯人與是人」風波,就讓很多人開始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感到懷疑,明明自己學的是「斯人」,卻被告知從未有過這個版本,正當人們還沉浸在所謂的「曼德拉效應」的解釋中時,又有家長發現了語文課本和自己記憶出現偏差的內容,再一次將語文課本改版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難道真的是記憶出現偏差?

人們總說畢了業之後知識都還給老師了,但是對於那些爛熟於心的古文,相信很多人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簡單起個頭就能背下來,尤其是那些名言警句更是張嘴就來。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記得小時候背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時候,對其中那句「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記得很清楚,但現在卻被告訴說一直都是「是人也」,不相信的人回頭翻看課本發現確實如此,有人就開始懷疑難道真的是記憶偏差了?

這件事情的探討還在繼續,就又有家長發現以前背誦的「鋤禾」現在也改叫了「憫農」,難道又是所謂的「曼德拉效應」造成的嗎?畢竟這首古詩可是學生們最先學習的那一批,而且幾乎人人都能做到張口就來。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有些家長在第一次聽到孩子背誦「憫農」的時候都有些錯愕,還覺得是不是孩子背錯了名字,但看到課本後就只能無奈嘆息「看來以後語文也輔導不了了」。

但是難道真的是人們的記憶出現偏差了嗎?實際不然,斯人版本確實存在,也有很多人找到了對應的課本,只不過是一些地方版本,而人教版確實沒有用過「斯人」字樣。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而「鋤禾」變「憫農」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在流傳下來的古詩中,憫農有兩首詩,為了便於學生區分才會改成「鋤禾」,而現在強調尊重原作者,那麼教育部門就在研討後將其改回了「憫農」,然後用「其一」「其二」來進行區分,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教材版本的不同,才造成了這些「誤會」。

教材版本不同的背後,有很多現實原因,家長也不要太過糾結

很多人覺得教材版本變來變去,豈不是給家長輔導作業添麻煩嗎?難道以前的版本就不能用嗎?其實這背後有很多現實的原因。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以前受到時代背景和教育資源的限制,很多教材內容並不是很嚴謹,而現在教育資源逐漸豐富,學生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教材自然也要與時俱進,對於一些學生無法理解或者是與時代脫節的內容就要進行更改,這樣也是為了確保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當然家長肯定會有些不理解,但是也不用太過糾結,很多知識都不是一概而論的,家長也要能夠求同存異,不要過於敏感,畢竟時代不同,學生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不能總用舊觀念去處理問題。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但是教材改版的時候,也不能光顧著創新,那些經典且很好的作品還是應該保留的,尤其是不能以一些荒誕的理由進行刪改。

教材版本更新換代,家長要如何輔導,才能不帶歪孩子呢?

雖說現在語文教材已經達到統一版本,但是其他教材還會存在地方差異,那麼必然會出現知識點的細微差別,那麼家長在面對這些差異的時候,就要守好一個原則,那就是一切以學生所學書本為準。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當發現孩子學的知識和自己不一樣的時候,家長不要一意孤行,可以去翻看書本,必要的時候可以和老師取得聯繫,詢問正確的知識點,在得到確切的答覆後再教孩子,千萬不要「死鴨子嘴硬」。

另外家長要知道現在的知識點和以前有很大的區別,在帶領孩子預習和學習之前,家長自己要先簡單學習一下,因為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家長教錯了的話,再更改就會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第一遍所學知識一定要嚴謹且正確。

鋤禾變「憫農」,斯人變「是人」,語文課本改版的背後有何貓膩? - 天天要聞

【筆者寄語】每個時代學生所學的知識整體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但在很多細節方面還是會有區別的,尤其使用不同版本的地區更是差距明顯,那麼家長也要合理看待這些差別,不要過於糾結,尊重課本和老師的講解,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來一起研討,但教孩子還是以課本為主,以免給學生帶來困惑。

話題:你小時候學的是哪個版本的教材?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暑假圖書館爆滿背後:拉開孩子差距的三大關鍵因素 - 天天要聞

暑假圖書館爆滿背後:拉開孩子差距的三大關鍵因素

暑假圖書館爆滿背後:拉開孩子差距的三大關鍵因素上周日,我去圖書館寫稿時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各個閱覽室座無虛席。小學生們專註地寫著暑假作業,高中生認真研讀高二課本,還有孩子鑽研模型設計書籍。這一幕讓我深刻意識到: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是在學校
黃海剛到畢節六中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 - 天天要聞

黃海剛到畢節六中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

7月7日,區委副書記、區長黃海剛到畢節六中為學校師生代表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陳果,區直有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畢節六中師生代表參加。授課現場黃海剛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教誨、殷殷囑託,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要全面貫徹黨...
濰坊青州市:公益課堂點亮孩子繽紛假期 - 天天要聞

濰坊青州市:公益課堂點亮孩子繽紛假期

來源:【青州融媒】暑假來臨,濰坊青州市開設豐富多彩的暑期公益課堂,讓孩子們收穫知識與快樂。在青州市益都街道旗城社區,大學生志願者帶領孩子們通過共讀繪本、互動遊戲、情景模擬等方式,了解隱私保護與安全知識,提升自我保護意識。
湖北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開賽 - 天天要聞

湖北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開賽

7月9日,湖北省第九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動員大會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本次決賽匯聚了來自全省54所高校的145名優秀青年教師代表,他們將在7月10日至11日的兩天時間裡,分成文科、理科、工科、醫科、思想政治課等5個專項組,展開教
這樣的「端姐」,誰能不喜歡? - 天天要聞

這樣的「端姐」,誰能不喜歡?

在武漢市第一初級中學金雅校區,學生見到徐端,都會親熱地喊她「端姐」「老徐」。她懂孩子的心,樂於跟學生「打成一片」,是學生的良師,也是益友。徐端(右二)和學生在一起。記者劉嘉 攝跟著「端姐」學數學有很多樂趣,她能把數學課講得像脫口秀一樣好玩。
米東區開展學生軍訓教官培訓 - 天天要聞

米東區開展學生軍訓教官培訓

(米東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安銳報道)近日,米東區人武部集中組織學生軍訓教官培訓。米東區退役軍人、基幹民兵積極報名參加此次培訓及資格認證,為即將到來的學生軍訓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英語學習新賽道:奇速英語,開啟你的辭彙逆襲之旅 - 天天要聞

英語學習新賽道:奇速英語,開啟你的辭彙逆襲之旅

英語學習新賽道:奇速英語,開啟你的辭彙逆襲之旅在英語學習的漫漫長路上,辭彙量就像基石,決定著英語能力這座高樓能蓋多高。很多同學都在為記單詞發愁,不是背了就忘,就是面對枯燥的單詞書提不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