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由於學習壓力輕,學習的科目少,學習內容偏少,很多孩子只要稍微認真一些,都可以考出比較理想的分數,但是到了初中,學習科目增多,學習內容比小學多了幾倍,如果孩子的學習效率比較低,答題速度比較慢,就很容易敗下陣來。一般情況下初中率先被淘汰下來的孩子,都具備什麼樣的特點呢?小學階段該重點培養哪些習慣呢?
首先:做事效率低下的孩子。有些孩子每天作業做到晚上12點,根本沒有時間去拓展外面的練習,成績真的很難上去。這類孩子的通病不僅學習效率低下,生活各個方面效率都很低,比如別人吃飯花15分鐘,他需要半個小時;比人早上起床花個三分鐘就夠了,效率低下的孩子至少需要十多分鐘;洗漱上床睡覺利索的孩子5分鐘就搞定了,他需要半個小時。
其次:學習習慣差的孩子。到了初中階段,由於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孩子充分利用一切時間進行學習。比如課前預習,認真聽課,課後複習,獨立自主答題,整理錯題,認真思考總結各類學習的知識點等,如果孩子沒有養成這樣的學習習慣,初中階段學習壓力會很重,長期如此會跟不上學習的節奏,因為孩子是在被動學習,沒有主動學習。
第三:不愛體育鍛煉的孩子。現在中考體育佔60分左右,有些地方中考分值更高,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有利於增強血液循環,清醒孩子的大腦,有個強健的體魄,才更有精力去好好學習。所以每天適當的體育鍛煉和周末的1-2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非常有必要。
那麼在小學階段,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尋找一門或兩門孩子喜歡的體育運動,提升孩子做事的效率或者學習效率,比如很多孩子在小升初暑假階段就用思維導圖故事學習法先把初中1800辭彙全部學習了,初中的英語學習是不是非常簡單呢。學習效率在於規劃,有些屬於課堂,有些屬於課外;比如語文閱讀,你能在初中之前,就有很大的閱讀量,那麼語文學習也會變得很簡單。
看到這裡,小學階段的家長是不是找到了孩子學習的答案了呢?孩子的學習需要學生,家庭和學校的共同配合,哪一方失去了,對孩子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你說是嗎?本文信息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如果孩子英語學習有問題的可以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