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2022年07月02日18:13:32 教育 1733

高考落幕,不是塵埃落定,而是一段新的旅程開端,幾家歡喜幾家愁,心情能夠理解,未來漫漫人生路,還望收拾好心情,重新出發。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社會「唯學歷論」現象,讓升學競爭愈演愈烈,家長重視子女教育,愛子心切,教育焦慮日益加重,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子」。

家長再心疼也要逼一把,等到畢業參加工作,幾年過後,學生就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現實太殘酷了,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最好的捷徑。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考生一起上大專

2022高考成績出爐,河南「高考大省」,競爭尤為激烈,據相關數據顯示,大概有41萬名考生過了本科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就多達1.6萬人,又現「一分一段」盛況。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今年河南參加高考的考生總人數達到了84.3萬,意味著近一半的考生讀大專,他們成績超過190分就可以。

專科的分數線一直都比較低,給一大批無緣本科的考生讀大學的機會,學習一項高等技術,將來在適合的領域發光發熱。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190分的考生,不少人感到慶幸,沒怎麼學習就能讀大學,一共考9科,總分考了190分,平均一科考22分左右就行,網友調侃,高中三年不用學,考試蒙對4個選擇題就能上專科,沒多大難度。

理科生欲哭無淚,自己苦讀十多年書,日夜努力,放棄不少個人休息時間,到頭來還是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真是意難平。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考出400分的成績,努力程度遠超190分的考生,心中不免覺得不公平,距離本科線幾分之遙,心理落差巨大,自己發憤圖強,頭懸樑錐刺骨,家長也跟著付出不少努力,心裡對父母都有些愧疚,不少400分上大專的考生,想要復讀,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

這種心情能夠理解,一分付出一分回報,當出現不平等的情況,學生就會陷入難過情緒中,甚至會自我懷疑,對自己失去信心,難道高考400分和190分真的一樣嗎?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2022高考生若只能讀大專,不要妄自菲薄

結果或許沒什麼區別,但是,高考生不要妄自菲薄,過程要比結果重要,你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只是收穫來的有點遲。

考出400分成績的學生,他們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已經學到了更多知識,可能努力的程度還不夠,也可能是學習方法不對,導致沒有考上更好的學校,自身能力已經形成,考上的專科學校,層次和實力較比190分考生的專科院校要好。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400分的考生,收拾好心情,將這份遺憾和不甘化成動力,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下一站的起點。

你們最有可能通過專升本考試,將來再考上研究生,或許比別人晚了幾年,那又何妨?那份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持之以恆的耐力,堅持不懈地學習,都將讓學生受益一生。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再看190分的考生,基本都是沒把心思用在學習上,態度不端正,就算考上了專科院校,往往種種對自己不負責的行為,上大學混日子,不學無術,沒有走上歪路,算是不錯的了,拿到畢業證,自認完成任務,畢業找工作就傻眼了。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條條大路通羅馬,高考這條通往成功最直接的路,你沒有選,或者你把選擇的機會弄丟了,註定要多走彎路,確實 ,不讀書依舊有機會發財,可是這種幸運的事,砸在身上的幾率太小了,努力學習就不一樣了,主動權攥在自己手裡,命運自己說了算。

改變命運的機會,需要考生自己爭取,獲得了就要珍惜,有的時候,無需看重結果,過程更重要,2022高考生們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只要努力,一切都不晚。

河南400分考生心態要崩,努力十多年,卻要和190分學生一起上大專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並沒有諷刺190分考生的意思,誰都有貪玩的時候,心理年齡成熟較晚,或者缺少吃苦教育,不懂得不努力會付出怎樣的代價,考上專科,別人上本科,畢業時選擇機會少,心中避免不了會後悔,考生知道要努力就是好事,什麼時候都不晚。

總而言之,不管考上本科也好,還是專科也罷,考生只要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堅持努力,心中樹立清楚的目標,朝著這個方向拼搏,相信一定會有好的結果,所以不要灰心喪氣,要一直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過程要比結果還重要,加油吧,2022高考生們!

今日話題:對於此類情況,你有什麼感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路)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金陵中學劍橋班,賦予學子邁向廣闊天地的底氣 - 天天要聞

金陵中學劍橋班,賦予學子邁向廣闊天地的底氣

金陵中學劍橋班,是廣大學子心中的「世界名校夢工廠」。金中國際部劍橋班引進被譽為「英國金牌課程體系」及「世界高等教育通行證」的劍橋國際高中A-Level課程,助力學子升入世界名校。2025屆畢業生們斬獲了包括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香港大學在內的世界名校的錄取。金中劍橋班有什麼獨特育人秘籍?近...
AI時代中文人才如何破局?專家齊聚暨大共探學科融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AI時代中文人才如何破局?專家齊聚暨大共探學科融合新路徑

7月2日,暨南大學文學院內思想碰撞,一場以「AI與中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創新」為主題的研討會在此熱烈開展。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人工智慧時代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展開深入探討。暨大文學院負責人介紹了學院振鐸班的人才培養成果。振鐸班於2023年創立,旨在紀念著名學者鄭振鐸先生,專註於培養文史拔...
2024年全國0投檔的高校,學費高達15萬,學校稱不賺錢也很委屈 - 天天要聞

2024年全國0投檔的高校,學費高達15萬,學校稱不賺錢也很委屈

離譜!一年學費高達15萬,住宿費另算,每年萬元,如此高的學費學校還不賺錢,對外打著不盈利還要倒貼,你信嗎?聽到這個數字,相信很多高考考生都會望而止步,根本讀不起。四年下來,學費、住宿費加生活費沒有70-80萬根本無法畢業,請問有多少家庭經得
暑期來臨,假期學生出行安全提示請查收 - 天天要聞

暑期來臨,假期學生出行安全提示請查收

暑期來臨,保障學生放假出行需求是道路交通安全重點工作之一。近期,南京交警抓牢學生群體放假關鍵時段、結合全省夏季「靖安」突出交通安全風險治理行動,精細開展路面隱患查處消除工作。6月24日17時許,南京交警二大隊女警鐵騎在淮海路崗路口執勤時,發現一名小朋友獨自騎自行車迷路。民警詢問得知,這名小學生還不滿11歲...
福耀科技大學已「錄取到首位001號新生」?假的!官方闢謠 - 天天要聞

福耀科技大學已「錄取到首位001號新生」?假的!官方闢謠

近日,正值高考志願填報和高校招錄階段,一則「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招收到首位001號新生」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記者搜索發現,相關消息的主要內容為:一位女同學成為了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建校以來的第一屆第一名錄取學生。同時還配有該女生與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王樹國校長的合影,稱其受到了校長的接見。此外,不少消息還直接指...
女孩高考288分全家歡呼被罵「劇本炒作」?抖音通報來了! - 天天要聞

女孩高考288分全家歡呼被罵「劇本炒作」?抖音通報來了!

日前,「女孩高考取得288分全家歡呼」這一事件在全網引發廣泛關注,抖音方面有了最新的回應。事情起因源於6月25日凌晨一位女孩的母親在社交平台發布視頻。視頻中,女兒查到高考成績為288分時全家歡呼雀躍的溫馨場景。其中母親那句「分數不重要,健康就好」,收穫了網友們的無數點贊。圖源:抖音隨即這段視頻迅速在網路上爆...
高考志願諮詢花費上萬元值得嗎?小心「付費陷阱」 - 天天要聞

高考志願諮詢花費上萬元值得嗎?小心「付費陷阱」

高考結束後,志願填報成為眾多考生和家長面臨的重要抉擇。半月談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線上線下有眾多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填報志願的價格從近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大部分機構宣稱能破解「人生選擇題」,不少家長和考....
卸任煙台大學副校長,馮素玲已跨校履新 - 天天要聞

卸任煙台大學副校長,馮素玲已跨校履新

7月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任免梁勇等工作人員職務的通知》魯政任〔2025〕63號,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任命:梁勇為煙台大學副校長(列第一位)。免去:馮素玲的煙台大學副校長職務。據煙台大學官方網站7月1日消息,近日,省委決定,煙台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馮素玲任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
初高中英語老師花花Flora英語全國差異化英語教學策略:因材施教的智慧 - 天天要聞

初高中英語老師花花Flora英語全國差異化英語教學策略:因材施教的智慧

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課堂里,當花花老師用「采菌子路線圖」教方位介詞時,孩子們眼睛亮了:「老師,on the tree和in the tree真的不一樣!」這個瞬間印證了花花老師的信念:差異化教學不是增加教師負擔,而是找到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 學情診斷:四個維度精準畫像 有效差異化的前提是科學診斷。花花老師建立「4...
認識之旅:美國青年在華體驗「開學第一課」 - 天天要聞

認識之旅:美國青年在華體驗「開學第一課」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題:認識之旅:美國青年在華體驗「開學第一課」中新社記者 曾玥首次中國之旅即將結束,美國青年莉莉·辛普森(Lily Simpson)特地換上青綠色的新中式旗袍和繡花布鞋,紀念與中國同伴道別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