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業、住房公積金、養老……同城生活這樣過丨聚焦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務

2022年06月29日23:15:12 教育 1286

封面新聞記者 楊霽月

成都都市圈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同標為導向,協同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同城化新生活日益豐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天府之國」,成為成都都市圈的核心競爭力。教育、醫療、交通、住房公積金……成都都市圈還有哪些小細節助推著同城化無差異生活呢?我們一起來看。

讀書、就業、住房公積金、養老……同城生活這樣過丨聚焦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務 - 天天要聞

圖書智能借還

圖書異地通借通還

文獻資源四市共享

「用社保卡就可以來借書,到時候也可以去其他地方的圖書館還,太方便了!」封面新聞記者走進德陽市圖書館,德陽市民王女士帶著女兒正在歸還從成都借閱的圖書。「成德眉資」四市開通圖書異地通借通還服務,打破了各自為陣的傳統服務模式,實現了四市公共圖書文獻資源的共享。

德陽市圖書館館長卿歡介紹,早在2020年,成都圖書館與德陽市圖書館、眉山市圖書館資陽市圖書館共同簽訂了《「成德眉資」公共圖書館區域合作框架協議》。這意味著市民只需憑身份證、社保卡註冊後便可根據需要在成都(包括所轄的21個區縣圖書館、20個城市閱讀空間及上百個社區、街道閱覽室)、德陽、眉山資陽借閱圖書館的紙質圖書,並可就近辦理圖書歸還至平台內的任意一個圖書館,消除了讀者在空間上的局限,讓讀者讀書有更多選擇、讓公共圖書館資源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讀書、就業、住房公積金、養老……同城生活這樣過丨聚焦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務 - 天天要聞

天府招聘網站

打造數字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

適應四市群眾就業創業需要

職業技能培訓是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是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成都市人社局深入貫徹「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堅持需求導向,積極適應成德眉資四地人民群眾就業創業需要,圍繞「開放學、免費學、能學懂、好就業」的目標,創新探索「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信息網路技術在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應用,在全國率先打造了數字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台——成都職業培訓網路學院。

西華大學畢業生曾雅齊的心中,網路學院就像資源豐富的萬能圖書館,「比如在工作中遇到職業技能方面問題,可以在上面搜索。」最讓她感到驚喜的是,這個平台免費開放,「非常實用。」

成都市職業能力建設指導中心網路學院運營負責人金磊特別介紹,「網路學院幫助四地勞動者『停工不停學,在家學技能』,實現了疫情防控與持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兩不誤、雙促進』,為避免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斷檔提供了有力支撐。」還利用線上招聘「就業推薦」服務功能,面向四地開展了490場大型網路招聘會,發布崗位數量292402個,有力促進了區域內人力資源有序流動,幫助德陽、眉山、資陽三市117戶企業在成都市招用了緊缺人才。

讀書、就業、住房公積金、養老……同城生活這樣過丨聚焦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務 - 天天要聞

成都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目前發放公積金同城化貸款946.5萬元

公積金實現「兩地通辦」

隨著同城化發展不斷深入,四市職工跨行政區域購房需求日益增多,2021年8月,成德眉資同城化區域購房有關公積金貸款政策措施落地實施,打通成德眉資住房抵押互認,將原來職工異地貸款只能向購房地申請「一地辦」,增加可向繳存地申請,實現「兩地通辦」。

「比如成都繳存職工在德眉資三市購房,既可向當地中心申請辦理公積金貸款,也可向成都中心提交申請,提交購房證明、首付款證明等材料,由成都中心審批通過後發放貸款。」成都公積金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11月,成都公積金中心發放第一筆同城化貸款。截至目前,成都公積金中心已與德眉資三地66個房地產項目簽署了公積金貸款合作協議,發放28筆公積金同城化貸款共946.5萬元,其中眉山20筆共682.5萬元,德陽7筆共244萬元,資陽1筆20萬元。

同城化貸款政策的推出,既減少了職工跨區域跑動次數,縮短了貸款輪候時間,又實現了同城區域公積金中心的資金互濟,緩解了購房地中心流動性壓力。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政策惠民實效,成都公積金中心正著力推進同城化區域落地公積金組合貸款並覆蓋二手房,推進區域發展互惠互利、共建共享。

讀書、就業、住房公積金、養老……同城生活這樣過丨聚焦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務 - 天天要聞

老年活動

150元/人/月養老床位補貼

異地養老政策同享

從公積金到養老金,四地群眾均可享受同城化保障體系。封面新聞記者來到資陽市樂至縣桑都老年公寓,老人們正兩兩對坐,做著活動。80歲的龍婆婆老家就在樂至縣,跟著兒女在成都成華區居住了20餘年,「人老了,回到樂至養老,這兒的人對我也很好,非常關心照顧。」龍婆婆精神矍鑠。

據悉,成德眉資4地民政部門對《成都德陽眉山資陽養老服務同城化發展協議》的簽署,既是對成都周邊城市養老機構入住成都戶籍老人的一個利好消息,也是成德眉資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推進破解大城市養老難題的落地舉措。

讀書、就業、住房公積金、養老……同城生活這樣過丨聚焦成都都市圈公共服務 - 天天要聞

養老公寓

「養老同城化,能使老年人口雙向流動,異地養老的同時能享受到同樣的政策與扶持。」樂至縣桑都老年公寓負責人宋楊介紹,目前有8名來自成都的老年人入住資陽市樂至縣桑都老年公寓,他們也能享受成都市150元/人/月養老床位補貼。

目前,資陽市為7家養老機構申請補貼資金27600元;眉山市為符合申請條件414張床位(床次),發放補貼6.21萬元,德陽市為13個民辦養老機構274張床位發放補貼,經費由成都市級財政全額負擔。接下來,成德眉資各級民政部門將加強交流溝通,推進養老政策協同、資質互認、養老機構運營補貼異地結算等多方位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濮陽醫專:這場夏季校園雙選會「有料」 - 天天要聞

濮陽醫專:這場夏季校園雙選會「有料」

大象新聞記者 張松濤7月1日,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舉辦2025屆畢業生夏季校園雙選會。雙選會由濮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濮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濮陽市就業創業促進中心承辦,濮陽市殘疾人聯合會、濮陽市人才發展集團協辦。
高考填志願,找機構、問AI,靠譜嗎? - 天天要聞

高考填志願,找機構、問AI,靠譜嗎?

潮新聞客戶端 實習生 曾思丹 杜晨宇 記者 周林怡進入7月,全國多地首輪高考志願填報陸續接近尾聲。202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1335萬,考生規模仍處近十年高位,疊加嚴峻的就業形勢,讓志願填報市場愈發火熱。
AI時代要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唐江澎新書作答 - 天天要聞

AI時代要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唐江澎新書作答

7月3日,第十五屆江蘇書展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展。當天下午,「AI時代,基礎教育變革的路徑」研討會舉辦。眾多教育界知名專家與學者齊聚,共同探討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基礎教育如何適應新時代需求,培養具有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未來學習者
關於舉辦首屆日照市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通知 - 天天要聞

關於舉辦首屆日照市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為落實2025年度為民辦實事「科技館裡的科學課」項目實施要求。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科技興趣與創新潛能,提高青少年人工智慧應用與創造能力,根據市教育局《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市性競賽活動名單(2025-2027年)》,市科技館擬於近期舉
河檢青語丨講好曾鞏廉政故事 厚植廉潔文化根基(一) - 天天要聞

河檢青語丨講好曾鞏廉政故事 厚植廉潔文化根基(一)

編者按為深化廉政教育實效,創新廉潔教育路徑,老河口市檢察院以「廉政故事我來講」活動為契機,組織幹警深入開展「廉政故事學習啟示大家談」。曾鞏在地方任職期間,堅持「仁政為本、廉潔為要」的執政理念,其「節用愛人」的為政風範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
金陵中學劍橋班,賦予學子邁向廣闊天地的底氣 - 天天要聞

金陵中學劍橋班,賦予學子邁向廣闊天地的底氣

金陵中學劍橋班,是廣大學子心中的「世界名校夢工廠」。金中國際部劍橋班引進被譽為「英國金牌課程體系」及「世界高等教育通行證」的劍橋國際高中A-Level課程,助力學子升入世界名校。2025屆畢業生們斬獲了包括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香港大學在內的世界名校的錄取。金中劍橋班有什麼獨特育人秘籍?近...
AI時代中文人才如何破局?專家齊聚暨大共探學科融合新路徑 - 天天要聞

AI時代中文人才如何破局?專家齊聚暨大共探學科融合新路徑

7月2日,暨南大學文學院內思想碰撞,一場以「AI與中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創新」為主題的研討會在此熱烈開展。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人工智慧時代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展開深入探討。暨大文學院負責人介紹了學院振鐸班的人才培養成果。振鐸班於2023年創立,旨在紀念著名學者鄭振鐸先生,專註於培養文史拔...
2024年全國0投檔的高校,學費高達15萬,學校稱不賺錢也很委屈 - 天天要聞

2024年全國0投檔的高校,學費高達15萬,學校稱不賺錢也很委屈

離譜!一年學費高達15萬,住宿費另算,每年萬元,如此高的學費學校還不賺錢,對外打著不盈利還要倒貼,你信嗎?聽到這個數字,相信很多高考考生都會望而止步,根本讀不起。四年下來,學費、住宿費加生活費沒有70-80萬根本無法畢業,請問有多少家庭經得
暑期來臨,假期學生出行安全提示請查收 - 天天要聞

暑期來臨,假期學生出行安全提示請查收

暑期來臨,保障學生放假出行需求是道路交通安全重點工作之一。近期,南京交警抓牢學生群體放假關鍵時段、結合全省夏季「靖安」突出交通安全風險治理行動,精細開展路面隱患查處消除工作。6月24日17時許,南京交警二大隊女警鐵騎在淮海路崗路口執勤時,發現一名小朋友獨自騎自行車迷路。民警詢問得知,這名小學生還不滿1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