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多了不行,少了不行,這屆老師怎麼這麼難當?
以下文章來源於王崧舟 ,作者小舟亦可
王崧舟.
用詩意的語文照亮彼此 讓完整的教育成全未來
1
在我剛當老師的時候,有家長會跟我講:老師,回家作業太少了,孩子沒事幹就看電視,多布置點作業讓孩子練練,多練練總是好的嘛。也有家長會跟我講:他做作業做得很晚,對他來說可能有點難,又有點磨蹭,一弄就晚了。當然,嫌作業多的家長是不會直接講的,只會很委婉地提出。
這樣的事在雙減後又再次出現了。原本家長覺得作業很多,孩子負擔很重,希望少一點,但是雙減一來,又覺得作業少了許多,眼看著孩子閑下來,家長心裡開始不安:這樣不行啊,這孩子沒作業做,知識是不是沒鞏固啊?
2
這……做老師就很難了。作業到底要少點還是多點呢?其實我們可以自信點。做老師,要相信自己的專業能力,是我們自己在教這個班級,我們最清楚班裡的孩子水平怎麼樣,需要做什麼樣的作業進行鞏固練習。每個孩子的特點不一樣,每個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一樣,我們不需要布置個作業都瞻前顧後。
而家長認為作業不合理也是比較正常的,一個班有成績相對好點的孩子,也有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孩子,有接受能力好的孩子,也有需要一定時間消化知識的孩子,所以雖然老師布置的是同樣的作業,但不同的家長和學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3
我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你做回家作業需要多長時間。有孩子跟我講:我基本沒有回家作業。因為他會用課間、自習課等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把回家作業寫完。
也有孩子跟我講,要做到10點,回家先休息下,吃晚飯,動筆都8點多了,再磨蹭一會兒,也許到了10點還沒寫完。但,這兩個例子都比較特殊,一般的孩子需要完成的時間都差不多。這說明,個體有個體的特殊性。
如果家長覺得孩子還需要多鞏固練習的,可以自己和孩子一起查漏補缺,如果家長覺得這些作業對孩子而言實在太多太難,也可以和老師商量,孩子可以適當少做一點。不要一言不合就要求老師這樣做那樣做,教學上,老師有他自己的專業判斷。
4
另外,我們也要明白,作業只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方式,我們不能把它當成學習最主要的方法,孩子作業很快就能完成,完全可以再培養一些其他的興趣,或者多出去運動運動,多看看書,千萬不要看不得孩子閑下來,他一閑你就害怕,要用作業去填補孩子所有的時間,那多半是你「病」了。
孩子作業做不完,也得分析分析原因,到底是習慣不好導致做得很晚,還是知識點沒有掌握導致不會做,原因不一樣,我們幫助的方式也不一樣,不要覺得少布置作業就能完全解決問題。
所以啊,作業這玩意,真的是因人而異,但是一般而言,老師布置的總是符合班裡大多數孩子的學情的,這也是衡量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的標準之一,多或者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通過它去看到孩子目前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並幫助孩子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