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浪縣直灘鎮各學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牢牢把握「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切實把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與校園文化建設、學科教學、校園活動、特色打造結合起來,把民族團結進步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大力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將民族團結進步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相融合,促進各民族學生互助共學、共同進步。
良好的環境對育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直灘鎮各學校高度重視育人環境建設,尤其是校園文化建設。獨特的校園文化長廊,教學樓道、教室走廊上精心製作的中華優秀文化宣傳展示欄和教師們在樓道牆上精心繪製的巨幅山水畫作,發揚和傳承著中華優秀文化,構建著濃厚的民族團結校園、書香校園的氣息。
直灘中心小學校長馬祿德說:「『五抓五促』是我校推動教育教學與民族團結工作的主線,抓組織領導,學校研究部署了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具體工作,促進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抓政策宣傳,學校多次組織教師深入少數民族較為集中的村組,向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法規和『兩免一補』以及學前教育補助政策等,促進民族團結教育走進群眾;抓活動載體,學校積极參加全縣中小學校園足球聯賽,促進民族團結教育創新發展;抓教育教學,學校制定了符合少數民族『低起點、慢語速、反覆講、多練習、重訂正、細講評、促創新』的教育方式,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抓生活保障,學校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多,吃飯困難的實際問題,修建了清真餐廳一所,有效解決了全校少數民族學生吃飯難題,促進各民族學生共居共學共樂。」
將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運動會、六一文化藝術節、校園讀書節等大型活動中,講民族團結故事、交民族朋友;充分利用牆報、宣傳專欄、黑板報、手抄報等方式,營造各族師生團結友愛的氛圍;修建民族團結餐廳,促進各族學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直灘初級中學八年級學生牟錄退說:「我來自臨夏回族自治州,在直灘東鄉族的比較少,所以飲食就成了我們求學路上的一大難題。現在不一樣了,學校修建了民族團結餐廳,這裡的飯菜有了家鄉的味道,有米有面菜品多樣,住宿條件也特別好,感受到了家一樣的溫暖,還交到了很多好的朋友。我們的父母也很樂意送我們到這上學,我的小弟弟今年也到這邊來上學,我特別開心。」
2020年,朱美琳老師來到直灘中心小學任教,這裡有東鄉族、回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學生。剛開始,離家遠、語言不通,交流十分困難,朱美琳老師的教學工作開展的並不順利,但是這裡團結互助的氛圍深深地感染了她。慢慢地,她和孩子們之間有了更多地交流和了解,撒播了各民族學生和老師之間和睦相處的友誼之種。
直灘中心小學老師朱美琳說:「雖然我離家比較遠,但自從我來到這裡,從剛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我已深深愛上了這裡。我喜歡孩子們臉上可愛天真的笑容,我熱愛自己的這份工作。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在講台上揮灑汗水,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孩子們,真正把講台變成自己人生的舞台。」
奮鬥在路上,明天就會更好。直灘鎮各學校將繼續全面深入持久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攜手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做好新時代的築夢人,奏響新時代民族團結樂章。
來源:古浪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魯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