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十二點多,到老家校門口等人,見有些家長在等孩子放學,送吃的用的給孩子。
多數是七年級的家長,孩子第一次離家住校,兩星期放一次周末假,回家一次。孩子初次離家,孩子、父母都還不太適應,尤其開始的一段時間,每天都相互牽掛和思念,特別家就在學校附近的,明明孩子就在家門口,就是不能相見,不能自己照顧孩子,哪怕做一頓飯給孩子吃吃也好。要是自己能變成一隻小鳥,飛到校園,就能時時陪伴孩子,那該多好!
孩子們學習內容多,任務重,一天時間排得滿滿的,還無暇思親念家,一段時間就基本習慣了,倒還好一些。當然也有個別孩子,周五見有的學生得回家,自己不能,就哭起來,真令人心疼!周日下午又不想來學校。
有的家長,尤其只有一個孩子的家長,孩子之前從未長時間的離開過自己,小學時讀書基本上是早出晚歸,孩子每天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一下子孩子離開自己,覺得悵然若失,適應不過來。於是,一到孩子不能回來的那個周末,星期六中午就提前在校門口守著,拿著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早早就在大門口等候,好送給孩子。如果預約好,還能看看孩子,愛撫、叮囑孩子幾句,如同牛郎織女隔河相望一般。其情其景令人無比感動,為了孩子的未來,只能極力剋制自己的感情。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古今中外,誰不愛自己的孩子?不要說我們凡夫俗子,芸芸眾生,就是哪些偉人、帝王將相,也未嘗不是如此。比如戰國時候的趙太后,女兒出嫁給燕王時,「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後來她剛執政,就遭到秦國的攻打,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太后最心愛的小兒子平原君為人質才出救兵,起初她打死都不答應,還放話說誰再勸她,她就當眾吐唾沫在誰的臉上。後來老臣觸龍用巧妙之法,對趙太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她為了孩子的長遠、為了趙國的安危,還是答應送心愛的兒子到齊國作人質獲取救兵,得了齊國的救兵,解救了國家,也為兒子樹立了威望!
父母對子女之愛是偉大的,無私無畏、無怨無悔的,可以為子女付出一切,哪怕是最寶貴的生命,這是值得歌頌的。但愛孩子,也要懂得如何教育和鍛煉,使其能順利、健康成長、成才。
大家不知是否知道,老鷹是如何鍛煉雛鷹的?當小鷹長大一些的時候,老鷹會把小鷹的翅膀折斷,然後在將小鷹推下懸崖,有些小鷹活活摔死了。但是只有這樣等到小鷹翅膀的骨頭經受磨練之後才會更加堅強,才能禁得住藍天的考驗。在教飛行的課堂上,老鷹就會把它們帶到一片懸崖上,還未等小鷹站穩便一下子把它推下去。小鷹為了生存,只好拚命地扇動翅膀。可是小鷹總是飛出不遠,就跌到山澗里。老鷹便將它們抓上來 ,重新進行練習。就這樣,小鷹在吃盡苦頭後,終於學會了自由自在的飛翔,掌握了飛翔、生存的本領,就可以在高原、大漠艱難的環境中縱橫馳騁!
我們應該從老鷹鍛煉雛鷹飛翔中有所啟迪和感悟,其方式表面似乎有些殘酷無情,甚至殘忍,但在其弱肉強食的生存環境中,這是明智的做法。連動物都如此精於教育孩子,何況我們聰明的人類?
愛孩子,有時應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要把所有的愛都表現出來,要勇於讓孩子學會吃苦耐勞,獨立堅強;父母不可能把孩子留在身邊一輩子,孩子總要長大離開的時候。父母應適時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哪怕在前行的途中碰上困難和挫折,即使吃苦、受累,甚至流汗、流血也是人之常情,我們哪怕看在眼裡,痛在心上,也要學會看得過,學會控制,學會放手。
教育孩子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沒有好的現成的模式,而且因人而異,我們只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點撥和積極向上的引導,在教育的路途中慢慢摸索,讓孩子有朝一日也能像雄鷹那樣展翅高飛,翱翔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