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工作是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8月11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通知,對各地落實「雙減」情況建立半月通報制度,給減負工作一針強心劑。
「雙減」政策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出發點,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明確提出了作業管理和改革工作的目標、任務及措施。在校內方面,要求學校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思考政策背後的意義和目標。減負的前提是在尊重教育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優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育方式,發揮學校的主體作用。
如何做好作業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減負?改進作業觀念,釐清作業性質與功能,是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面對的一道難題,這就需要中小學校積極探索出一條作業改革之路,實現控量增效的目的。山東省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與期盼,堅持學生為本,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全面落實國家關於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有關規定,從「管理作業時長」和「優化作業設計體系」兩個方面入手著力進行作業減負,依託基於大數據支撐的華為智慧雲課堂,創新有效減負、科學提質之路。

自2020年起,龍口市啟動了覆蓋全市初中學校的華為智慧雲課堂項目建設,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了教學中的各個微環節,既協調單科目作業量與作業總量,又兼顧差異化教學需求,為每個學生設置具有目標導向的個性化作業,實現「增效不增量,減負不減質」的精準教學目標。龍口市各初中學校依託華為智慧雲課堂的AI智能校本作業本,重點解決作業的類型、難度、數量問題,以日常學習中的大數據為支撐,按學生水平分層布置、差異化布置,提升作業布置的針對性、有效性,讓作業「量盡其質」。
建立作業統籌機制,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實現控制作業總量。利用雲課堂中的全市、各校年級學科組集體備課,加強學科組、級部(年級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雲課堂作業設置模塊公開、透明,採用作業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學科組統一擬定作業範圍,研究掌握作業難易程度。級部(年級組)進行作業的統籌,把各學科組擬布置的作業統一匯總,進行評估,確定作業量是否適中,具體由級部主任(年級組長)負責,班主任配合實施。作業內容及作業量一經確定,任課教師不得擅自更改,如需變更,可替換作業內容,但不得增加作業量和難度,最終實現作業的規範管理。
市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登錄教研員賬號,可以清晰、具體地對全市各學校擬定的作業範圍、難易程度及作業質量進行管理。市教育技術中心通過雲課堂的數據統計分析,可以對各學校的作業情況和教學質量進行量化分析,利用數據進行作業質量評價。
系統設計分層作業,布置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提高作業質量。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嚴格落實教育部對於作業量的要求,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三至五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在設計教學作業時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充分發揮雲課堂平台上的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各學校各年級學科教師利用雲課堂中的海量題庫,篩選符合學情的題目,學校教研室組織學科骨幹審核題目,對日常作業進行分層作業設計,開展精準練習。周末作業則是全市學校發展共同體核心校的學科骨幹教師,根據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確定的教學進度,從雲課堂平台的海量試題中遴選試題,經審核確定後印刷成AI智能作業本。AI智能作業本確保了全市各年級學生的作業量統一,試題質量有保障。同時充分發揮分層作業的優勢,確保作業的精準性、規範性、有效性。通過AI智能作業本,教師對診斷反饋性作業真正實現全批全改,避免了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市教育技術中心對採集到的作業數據進行梳理、分析、總結,為作業的「量」進行全程跟蹤。
作業數據實時反饋,學情伴隨性跟蹤,實現作業精準指導。以往學生作業批閱流程是前一天晚間完成作業,第二天上學後各學科課代表收齊作業送交教師,教師批閱,教師對作業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最後進行課堂講評。在這個過程中,統計上交人數、試題正確率等需要人為參與的工作過於繁瑣,嚴重影響了教學中作業環節的效率。龍口市初中學校的學科教師依託雲課堂平台,不但簡化人工流程,而且可以依託大數據支撐,對作業進行客觀高效地批改、統計、分析、反饋。學生完成的作業,通過掃描儀將作業數據採集到雲平台,教師可隨時隨地通過計算機或者手機完成作業批閱。批閱完成之後,系統在1-2分鐘內將全班學生的作業分析完成,結果即時呈現出來,凸顯作業評價的時效性、針對性。在教師批閱之後,雲課堂系統既實現及時數據反饋,支撐教師下一步的精準教學,又自動化生成了學生的個性化錯題本,提升精準教學靶向度。學生錯題被自動收集起來,教師在錯題庫中可以準確掌握每道試題的錯誤數據,這些數據為靶向訓練提供數據支撐。有了習題統計分析的大數據支撐,教師能夠開展分層精準教學指導,學生則可以接收系統推送的舉一反三的靶向試題,進行強化訓練,提升學習效果。

構建無移動端信息化學習模式,學情數據云端管理,實現加強手機管理。龍口市教體局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加強課堂教學和作業管理,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等要求,先後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關於規範「平板教學」等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學學校高度重視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路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全市初中學校使用的華為智慧雲課堂教學,沒有改變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原有的教與學的習慣,採用無移動端學習模式,通過班級中配備的掃描儀現場掃描學生練習作業,即時上傳到雲端進行分析、統計、反饋,實現基於大數據的智慧課堂教學,從根本上保證了學生對於手機、平板的過度接觸和依賴。
信息化融合教學,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實現五育並舉。作業負擔過重,既達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又佔用了學生正常的鍛煉、休息、娛樂時間。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依託華為智慧雲課堂,有效開展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組織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充分運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開展情境教學,從而實現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的目的。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強化備課管理,教師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向課堂要效率,向課堂要成績。
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學校也就不再隨意增減課時、加快進度。學校也就能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將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全過程。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建立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篩查、識別和干預機制。強化體育鍛煉,引導學生科學鍛煉,掌握健康知識,課間引導學生出教室活動,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校園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確保學生達到體質健康合格標準,掌握1至3項運動技能。增強美育熏陶,開齊開好藝術課程,有機整合相關學科的美育內容,培養每位學生學會1至2項藝術技能。加強勞動教育,落實勞動教育課時,開展勞動教育和勞動實踐,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另外,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還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確保「雙減」真正落地。要求各學校要在遵守辦學規範的前提下抓成績,釋放教師的教育情懷,摒棄片面短視的功利化思想。要認真落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要求,不得片面以升學率、考試成績評價教師;將「雙減」工作與教師績效考核、「縣管校聘」管理改革有機結合,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發揮教師在「雙減」工作中應有的作用;充分利用好華為智慧雲課堂,開展智慧教學,建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精準教學,實現減負增質。
山東省龍口市深入貫徹落實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關於作業減負的要求,深刻把握實際教學中的痛點、難點,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在已有的作業減負改革基礎上努力探索構建基於大數據支撐的智慧教學的作業管理體系。通過重視學生產生的實際作業數據及其可視化,將知識數據化、標籤化、體系化,將學習內容與孩子們的需求精準匹配,實現「知識找人」。藉助過程性數據和信息化的資源整合,形成反饋閉環,從而不斷推進教學教研和作業管理的統籌優化,為「作業減負」摸索出一條陽光之路。
(作者:山東省龍口市教育和體育局 田元凱)
來源: 教育家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