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熱聞薦讀
(8月30日-9月5日)
●教育部最新通知:小學一二年級不得紙筆考試,小學不再期中考
采寫:南都記者 程姝雯 編輯:梁建忠
推進「雙減」落地,教育部給中小學考試做減法。
為降低學生考試壓力,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提出準確把握考試功能,大幅壓減考試次數,規範考試命題管理,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完善學習過程評價,加強學習質量監測,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等要求。
據了解,《通知》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可以適當安排一次其中考試。
對考試的難度係數,《通知》要求合理控制,嚴禁超課標超教學進度命題。要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學校期中、期末考試實行等級評價。要統籌處理好考試、作業、日常評價、質量監測等方面的關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習慣與學習表現,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開學第一天「雙減」進校園,叫停「雞娃」之後的教育之惑
采寫:南都記者 蔣小天 程姝雯 黃莉玲 黃慧詩 編輯:梁建忠
「雙減」進校園,這是一個不一樣的開學季。
校外培訓機構退潮,校內課後服務跟上,校內減負有了更多要求……昨天是開學第一天,不少家長和教師都再次感受到「雙減」帶來的教育變革。

9月2日,在合肥市師範附屬第三小學,女子足球社團的同學們在訓練。隨著新學期開學,合肥市全面落實「5+2」模式,打造多彩課後服務。 新華社發
在此輪「雙減」浪潮中,「雞娃」被叫停了嗎?家長焦慮減少了嗎?教育「內卷」有緩解嗎?南都記者採訪了來自全國多地的家長和教師,講述他們各自的開學新體驗。
從他們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窺見,那些身處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階層的人們,在新政落地之際,如何重新規劃日常生活的節奏,如何在變化之中儘力理性應對各自的教育困境。
●年輕人租不起、買不起房怎麼辦?住建部回應
采寫:南都記者 潘珊菊 視頻:莫倩如
8月31日,一場事關「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重磅新聞發布會在國新辦舉行。
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攜倪虹、黃艷兩位副部長集體亮相,介紹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發展情況,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作出的貢獻,並就此集中回應媒體10個焦點問題,涉及年輕人租房買房難、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大拆大建、城市內澇問題、整治房地產市場秩序亂象等。
如何解決新市民、年輕人租房買房難問題?倪虹表示,「一個城市,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來;對於國家來講,青年人有了希望,國家才有未來。」解決青年人、新市民住房問題是各級政府的職責所在,也是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政府應該有這個內生動力,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下決心、下力氣解決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下一步,我們要重點抓好政策落實,真正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讓新市民和青年人人能早日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操場埋屍案改編電影惹爭議,真實案件改編要獲當事人許可嗎?
采寫:南都記者 蔣小天 編輯:程姝雯
熱播劇《掃黑風暴》收官。該電視劇由一系列真實掃黑案件改編,開播即引發諸多關注。在電視劇以數十億點擊量席捲熒屏的同時,一部同樣以掃黑案件「操場埋屍案」為藍本的影視作品《操場》卻顯得前景不明。
今年8月,《操場》一片因選角海報在網上引發熱議。近日,該案被害人鄧世平的女兒鄧鈴公開表示,電影製作團隊未獲得家屬授權,擔心改編不切實際,已委託律師處理影片改編可能涉及的侵權糾紛,將擇日起訴製作方。
近年來,基於真實案件改編的影視作品一再用票房和收視率證明其市場前景,改編熱贏得廣闊收益的同時卻屢屢陷入侵權糾紛。
一方堅持創作表達的自由改編,一方則堅持應基於真實嚴格還原故事情節。當保護隱私權名譽權的個體訴求與面向市場的文藝創作需求相撞之時,如何平衡兩者,釐清創作表達的邊界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公共議題。
●歌未全,已賣出八千萬!蔡徐坤工作室道歉,預售專輯為何被批
采寫:南都記者 黃莉玲 編輯:蔣琳
繼買房買樓、電商網購需要預售後,數字專輯也開啟了「期貨」模式。
近日有媒體報道,蔡徐坤推出預售專輯卻遲遲沒有上線全部歌曲,此舉涉嫌違法。對此,蔡徐坤工作室於8月31日微博致歉,因沒有提前以顯著方式提醒告知全部歌曲上線時間,向消費者誠懇致歉。

此前林俊傑、毛不易、范丞丞、丁真都採取預售專輯再解鎖發歌的模式,這種「期貨式」發行手法也幾度引發爭議。
有法律專家告訴南都記者,歌手可以發行預售專輯,但如果沒有明確發歌時間,可能涉嫌違反民法典規定以及侵害消費者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