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2021年09月04日22:43:06 教育 1713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童秉綱(1927.9.28一2020.7.9),江蘇張家港人。

自2020年7月10日,蘇州科學家日設立以來,蘇州以一座城市的名義,禮敬各路英才。

今天,「科普蘇州」將繼續給大家帶來蘇州院士系列。從蘇州院士故事,讀懂蘇州。

01.

童秉綱11歲時父親去世,家中5個兄弟由母親撫養長大。1945年,畢業於梁豐中學(現為江蘇省梁豐高級中學),並考入南京大學工學院,在機械工程系就讀。1950年畢業後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讀力學專業研究生。1953年,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曾任講師及理論力學教研室主任。1961年,調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任教,先後擔任流體力學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學系主任。曾協助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建設了中國科大高速空氣動力學的專業教學體系。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20世紀70年代,由於我國獨立研製戰術、戰略導彈武器的急需,童秉綱在國內率先開展非定常空氣動力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一一飛行器飛行時的動態穩定性導數研究。他領導研究小組針對跨聲速和高超聲速流固有的非線性困難,提出了相應的模型:非定常跨聲速局部線化面元法和非定常內伏牛頓一布茲曼流動理論,從而開拓和發展了一整套從低速到高速的飛行器動態氣動特徵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有力地支持了我國有關飛行器設計部門的研製工作。這項研究延續到80年代,組織了研究團隊,獲得一系列成果和獎勵。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1981年,他晉陞教授,並受聘為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他說:「博士生的教育模式是獨立研究型,其培養方式不一樣,是由導師單獨培養,有點像以前的私塾一樣,目標是培養他們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做出創造性的結果。」他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對每一位研究生都根據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培養和要求,從科研思想、基本訓練、方向選擇、課題確定都給予規劃。迄今他共指導了21名博士生,培養了他們紮實的根基和求實創新的風格。2012年,世界力學家大會在北京召開,流體力學領域共有17個分組會,擔任分組會主席的大陸學者有7位,其中2位,清華大學的朱克勤教授和中科大的陸夕雲教授都是童秉綱培養的博士生。

1984年5月至1985年10月,他在北美4所大學做訪問學者,從事合作研究工作。1986年,回到中國科大研究生院(現改名中國科學院大學)任教。此後的80年代到90年代,他指導研究生主要取得了兩項成果。其一是建立了模擬魚類波狀遊動的三維波動板理論,在此基礎上定量分析了魚類幾種遊動模式的形態適應問題,得出了若干新的結論,該理論多次被科學引文索引(SCI)文章所引用,國際同行給子了充分肯定。其二是為了適應複雜構形航天器熱環境預測的需要,他和航天氣動熱專家合作,發展了基於有限元方法的計算氣動熱力學。此外,他主持編寫的《氣體動力學》(1990)成為國內多所重點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教材和參考書,獲1995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和1998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他主持編寫的《渦運動理論》(1994)受到讀者青睞,還銷售到台灣,受到台灣同行和學生的歡迎。正是他在非定常空氣動力學、生物流體力學、航天器熱防護氣動熱力學等前沿領域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重視。1997年,童秉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02.

從20世紀末至今的十幾年,童秉綱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主持中國科學院大學生物運動力學實驗室,帶領研究生在兩個研究領域進行探索。

其一是飛行與遊動的生物運動力學研究。10年間,實驗室有6名博研究生在該領域取得了博士學位,並發表了創意的成果。中科院外籍院士吳耀祖(TY.Wu)在(Ann. Rev. Fluid Mech.)(2011)上發表的綜述文章中,共引述了該實驗室發表的7篇論文。他將該實驗室發表的小型昆蟲拍翼的理論模化解析途徑列為開創中小型昆蟲大攻角拍翼飛行研究領域的近期4篇代表作之一,並兩次提及該實驗室在魚游領域提出的變形體動力學與流體動力學耦合系統。在即將出版的我國《力學學科(流體力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之《動物飛行與遊動的流體力學》中提到:童秉綱小組基於模型理論分析途徑發展了二維拍動翼的半解析方法,前人提出的三個升力機制均能在該方法中體現。童秉綱研究群體通過實驗手段從力學角度歸納總結出鯽魚「數字魚」模型。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其二是氣動加熱的工程理論。這十年間,面對高超聲速近空間飛行器的氣動加熱新問題,在童秉綱的帶領下,以模型理論分析方法為主,結合數值模擬手段,建立起解決高超聲速氣動熱環境預測的工程理論,共培養了5名博士生。完成了高超聲速飛行器非燒蝕熱防護熱環境預測、非定常氣動熱力學理論框架、尖化前緣氣動加熱受稀薄氣體效應和非平衡真實氣體效應的工程理論、壁面流動分離一再附產生高氣動熱的廣義物理模型及其理論和應用研究等工作。其中稀薄氣體效應和真實氣體效應方面的工作被評價為「難得一遇」、「值得稱讚」和「高度原創性」的成果,還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評為「突出進展」,獲得了連續三年的資助。流動再附點附近產生高氣動熱的廣義物理模型被評價為「頗具新穎性和創新性」。這些工作不僅具有學術價值,還具有工程應用價值,因此,童秉綱應邀到多個科研院所做報告,受到了多個工程部門的關注,他們主動與課題組聯繫並簽署了研究合同。

03.

2002年,童秉綱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6年獲「中國科學院第三屆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他說:「由於歷史原因,我45歲オ開始做流體力學研究,在這個領域做了25年的研究,到70歲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創業很晚,小有成就。我信奉一句格言,叫作『不畏曲折,鍥而不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童秉綱歷盡艱辛,排除萬難,大器晚成,在逆境和坎坷中展示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和科學研究工作者的風采。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童秉綱一直都眷戀著故鄉張家港。他說,家鄉的陽光雨露哺育了他,家鄉的人民支持了他,在有生之年回報家鄉是他的心愿。2007年,他將127件個人檔案資料捐贈給家港市檔案館。2012年,張家港市建縣(市)50周年慶典,他特意發去賀信。他說:「我深深懷念和感謝我的母親和家鄉父老的養育培植之恩,希望家鄉日益美好光明。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END

他45歲開始科研,一生教書育人,科研大器晚成 - 天天要聞

文章來源:《蘇州院士》

圖片:部分網路

編輯:文刀

科普蘇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蘇州Q3:948033090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 天天要聞

匈牙利獲取駕照的成本大幅上漲

匈牙利媒體報道:根據中央統計局(KSH)的最新數據,匈牙利考取駕照的平均價格在四年內上漲了 60%,由於汽油、維修費用以及教練費等成本都更加昂貴,使得獲取駕照的費用可能高達 80 萬至 90 萬福林。然而,問題不僅僅是成本普遍上漲,人們對待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 天天要聞

新高考為什麼要倡導「教考銜接」?有三個重要原因

同舊高考相比,新高考有一個近些年喊得很響的理念——教考銜接。什麼是教考銜接,簡單來說,就是學校教什麼,高考就考什麼。大家知道,舊高考也有一個喊得很響的理念——以考定教。這個理念指揮了高考十幾年,其弊端已經十分明顯。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 天天要聞

濱州醫學院:政校企攜手賦能 共促醫學人才高質量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濱州醫學院舉辦「就選山東 『醫』往『職』前」2025年春季校園雙選會暨「美好『衛』來 『健』康煙台」醫學人才築夢煙台招聘會。招聘會現場,350家用人單位攜1.2萬個就業崗位進校攬才。該校4300餘名畢業生參加招聘會,2500餘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實現醫...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 天天要聞

「百校千企萬崗」,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進江科大助力大學生就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4月11日,江蘇共青團「送崗直通車」開進江蘇科技大學舉辦「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這是江蘇共青團青少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聯動各界協同發力,為應屆高校畢業生搭建高質量就業橋樑,助力青年學子實現「好就業、就好業」。江蘇省百校千企萬崗」示範招聘會現場。 主辦方供...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 天天要聞

何同學的反討好之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王智遠,作者:王智遠,題圖來自:AI生成事情是這樣:4月11日晚,何同學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打車的經歷;他說以前打網約車時,司機讓他給好評,總是嘴上答應,但事後就忘了。他覺得這樣不太好,所以,現在改。如果司機服務真的很棒,他才會主動好評;不然就會直接拒絕;他還提到,自己以前比較愛討好別...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 天天要聞

大風天去不了考場,報名費打水飄?教育部教育考試院:這錢,我退!

4月11日至13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持續性大風。其中,河北北部等地局地陣風風力可達12~13級,中央氣象台發布橙色預警,提醒公眾減少戶外活動,多地景點臨時關閉,部分中小學及高校宣布停課或轉為線上教學。△ 社交平台相關話題截圖受此影響,已經報名參加本屆韓國語能力考試(TOPIK)的考生群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