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作為薈萃人文精神、推動科技發展、傳播思想文化的場所,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象徵。縱觀中國的大學與城市發展的歷史,知名學府往往建立在區域中心經濟發達的城市中,優秀的城市往往也助力大學的快速發展。城市是大學發展的載體,大學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的文化中心之一,肩負著代表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為城市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的責任。
今天我們就通過分析東華理工大學與撫州市的離散聚合,並對比河南理工大學與焦作的共榮共生,以及由兩所大學創辦的兩所獨立學院的城市路線選擇,來看看城市與大學的發展關係。
撫州市與東華理工大學的離散聚合
此前,有官方消息,東華理工大學撫州新校區建設項目已經進入逐步完成拆遷征地,佔地2200畝,即將進入實際建設階段。這對於撫州而言無疑是一件喜事,不論是新校區建設對城市的建設、文化的推動作用,還是未來數萬在校學生對經濟的拉動,都是可以預見的。
東華理工大學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華東地質學院,是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校,是江西省政府與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中核集團四方共建的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多科性大學。東華理工大學於1956年在撫州創建,2002年和2003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先後併入,並在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基礎上創設南昌校區。2010年主校區遷到南昌。撫州剩下了合併撫州師專後的東華理工大學撫州師範學院,另有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海軍後備軍官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等藝術或專科類專業。教育部名單上,註冊地也變更為南昌。
而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於2002年創建於南昌,現在是東華理工大學和江西東華科技園有限公司合作舉辦,是一所2010年後隨著東華理工大學遷到南昌,後又被迫遷到撫州,發展的一般,在校人數僅七千多。還好在轉設中,由撫州市政府接管,轉設為市屬公辦本科贛東學院。目前還在使用東華理工大學的老校區,在撫州市東臨新區籌建千畝新校區項目。
河南理工大學與焦作市的共榮共生
河南理工大學前身是1909年創建的焦作路礦學堂,是我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歷經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和焦作工學院等重要歷史時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骨幹大學,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監總局共建高校。
2014年焦作衛生醫藥學校併入(2010年由焦作衛生學校與焦作中醫藥學校合併更名)河南理工大學,在北校區創立河南理工大學醫學院,並將焦作市第二和第六醫院設為河南理工大學附屬第一、第二醫院。
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於2002年創建於焦作,萬方科技學院於2009年在鄭州新區職教園區設立鄭州校區,學院分為鄭州、焦作兩個校區同時辦學;2016年由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高校,更名為鄭州工商學院,轉設期間學生學籍按「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政策執行。原「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焦作校區)」改回「河南理工大學北校區」名稱。目前在校生人數接近2萬,位居民辦本科院校前列,發展進入快車道。由於學校發展迅速,已創建蘭考校區,2020年10月首批新生入駐。
兩校發展策略對比
焦作是一座上榜的煤炭資源枯竭城市,但河南理工大學很好地助推了城市轉型升級。
翻看東華理工大學的發展史,從脫離撫州到回歸撫州,只能說是走回頭路,會增加不小的管理難度。
一所大學猶如一棵樹,需要根植於一個城市,東華理工大學從撫州的南昌的遷移,猶如將一棵樹連根拔起,無疑是有很大影響的,現在又回撫州建設新校區,不是對過去的彌補,或許是又新增了困難,或許是一條新的彎路。
而兩所獨立學院,一所堅定地往中心城市聚集,一所來回折騰,造成兩所學校的差距。因此,有網友建議將原東華理工大學分為東華理工大學(撫州)和東華理工大學(南昌)兩個招生單位。雖然這個建議目前難以實施,但也是看到了未來可能暴露的問題。
如果當年,東華理工大學堅定地將主體留在撫州,現在不一定會發展空間不夠,折回撫州。而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沒有歷史負擔堅定的向南昌發展,現在或許也不是這規模。可惜,現實不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