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高考回憶錄①丨楊士莪:一顆普通種子,在大學找到了肥沃土壤

2021年06月07日23:10:41 教育 1504
院士高考回憶錄①丨楊士莪:一顆普通種子,在大學找到了肥沃土壤 - 天天要聞

在不寬裕的年代,他和舍友平攤買書的錢,每天學習八九個小時。畢業前,正趕上國家建立海軍,楊士莪肄業入伍,來到大連第一海軍學校任教,自此與海結緣。

院士高考回憶錄①丨楊士莪:一顆普通種子,在大學找到了肥沃土壤 - 天天要聞

楊士莪為高考學生寫寄語。 新京報記者 彭沖 攝

本文3436字 閱讀7分鐘

楊士莪(音同俄)曾是個「貪玩」的學生。年少時,不愛背單詞,作業總是交不夠數。在抗日戰爭中他度過中學時期,看到日軍的飛機把校園炸出彈坑,餓著肚子求學。

抗戰結束後的第二年,楊士莪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在不寬裕的年代,他和舍友平攤買書的錢,每天學習八九個小時。畢業前,正趕上國家建立海軍,楊士莪肄業入伍,來到大連第一海軍學校任教,自此與海結緣。

上個世紀60年代,他從蘇聯進修回來,開始籌備中國首個水聲專業,教學生、也培養教師,他成了機械與運載工程專家,中國水聲科技的主要開拓人之一。1995年,楊士莪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如今,被稱為「90後」院士的楊士莪已經退休,卻還在堅持給研究生上課。談及自己的大學時光,90歲的楊士莪說,「我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種子,不過是在大學時遇到一些好老師、好同學,就像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談求學:餓肚子上學,校園裡被炸出彈坑

新京報:你什麼時候開始上學?

楊士莪:1936年我5歲,開始上小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我跟著父母輾轉去了河南和重慶,初一的時候我考進重慶南開中學,一直上到高二,高三那年轉到了南京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新京報:戰爭年代,父母支持你的學業嗎?

楊士莪:我父親是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的,是留美大學生。他要求家裡五個孩子好好學習,儘力供我們上好一點的學校。

家裡經濟壓力挺大的,生活節儉、養雞種菜,但父親從來沒有不讓我們上學。暑假的時候,父母還請了一個馬來西亞留學生教我們英語。

新京報:你的成績怎麼樣?

楊士莪:在班裡排在三分之一左右。我是比較貪玩的,有時候不看正經書,就看小說和文學歷史。南開中學是男女分校,身邊都是小男孩,一天到晚摔跤打架。我身體不好,年齡又小,打不過人家。高三那年我還愛去南京玄武湖划船。

新京報:當時的學校環境怎麼樣?

楊士莪:重慶南開中學大概有一千多個學生,都住校。有三棟兩層樓的宿舍,每層用半高的牆隔出一些小房間,一間住4個人。

伙食很差,肚子從來是餓的。每天的菜就是鹽水煮蠶豆、豌豆或通心菜,沒有肉、沒有油,偶爾能有一碗豆腐就很不錯了。

吃飯的時候得搶,有個竅門是,第一碗不能盛太滿,要不然吃得慢就盛不到第二碗了。我們也沒錢買零食,只能等周末回家吃點兒肉絲,然後用罐子帶點「私菜」回學校,8個人坐一桌,大家一起吃。

新京報:戰爭對校園生活有影響嗎?

楊士莪:在重慶上學時,我們學校被炸過,校園裡有個炸彈坑。暑假後開學的時候我們發現了這個坑,深有一米,半徑兩三米,我還從坑裡撿出炸彈皮敲著玩兒。

放假在家時,有一次看到日本飛機飛過來,在頭頂上扔炸彈。我們家有防空洞,有人會躲進去。我們小孩不懂戰爭的概念,也不覺得害怕,就在外頭看。

談高考:考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

新京報:你是怎麼參加高考的?

楊士莪:我考大學是1947年,7月初,我報考了上海交通大學,後來又去考了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和清華大學。都是夏天考的,每場考試之間隔了十來天。

新京報:考試過程是怎麼樣的?

楊士莪:當時清華大學在南京租了個空房子當考場,考了語文、數學、英語還有物理、化學。我們考了兩天,一人一個位子,用鉛筆和鋼筆答題,考試形式和現在的高考差不多。

最後我考上了清華物理系,做完考卷我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清華在報紙上刊登了錄取名單,又給了錄取通知書。

新京報:清華是不是很難考?

楊士莪:其實還可以,不見得難考。因為考試的機會多,我沒有覺得緊張,就像平常一樣學習,也沒有特別地準備。

新京報:你怎麼看待高考?

楊士莪:學習總歸是有用的,但考大學不是唯一的出路。考上了挺好,考不上也不見得沒出息,要平常心對待。

上大學要學三件事,做人、做事,最後是學知識。我後來做教授時老跟學生說,再有名的教授,也不能教給你10年、20年以後的新科技和知識,要靠自己的學習意志和創新能力。

院士高考回憶錄①丨楊士莪:一顆普通種子,在大學找到了肥沃土壤 - 天天要聞

大學時期的楊士莪。受訪者供圖

談大學:和舍友湊錢買書,宿舍四人里三個是院士

新京報:去大學報到時準備了些什麼?

楊士莪:我從上海坐一天船到天津,然後再坐火車去北京。行李很簡單,一個鋪蓋卷,一個箱子,裡面帶點書和換洗衣裳。

新京報:大學課堂是什麼樣的?

楊士莪:我們學校實行選課制度,願意上什麼課就選什麼課。學生和老師關係比較自然,我們喜歡課後去老師家裡轉,有時候討論問題,有時就是單純看望。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些老師不是只教你知識,而是教方法,這對我影響很大。

新京報:大學學業順利嗎?

楊士莪:剛上了一個多月,迎來第一次期中考,題特別難,都是沒有學過的題目。我就考了五十幾分,沒及格。當時有個說法是,如果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學生不及格,這場考試就算成功了,意思就是給學生一個下馬威。

清華物理系有個特點,頭一年不承認你是物理系的學生。一年級上完了,普通物理、高等數學那些科目,考75分以上才允許入系。我們入學的時候系裡五十多人,到了二年級就剩三十多個了。

新京報:大學期間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經歷?

楊士莪:我所在的宿舍是個學霸宿舍,四個室友中,周光召、高伯龍和我三個人後來當選了院士。

那時的大學生,有些年齡已經很大了,還有帶著孩子的。當時大家都沒錢,又想買書,室友周光召就和我合夥買,一人出一半的錢。那個時候吃穿都沒什麼好挑的,只有買書才捨得花錢。

大學期間,除了學習,我還學了彈鋼琴,參加過歌韻隊,業餘時間到學校周圍農村教小孩兒識字。

新京報:那時候的大學生學習熱情很高?

楊士莪:當時我們班統計過大家的學習時間。像我這種愛玩的,也經常在圖書館看書,一個禮拜大概學習60個鐘頭。周光召這種刻苦的,一個禮拜的學習時間都是75個小時以上,每天都有十多個小時。

我不是同學中最厲害的,室友高伯龍老罵我「貪玩」,揪著我的後脖頸帶我去圖書館。後來想想,如果不是大學遇到了這些好老師、好同學,我不就出溜了嘛。

院士高考回憶錄①丨楊士莪:一顆普通種子,在大學找到了肥沃土壤 - 天天要聞

90歲的楊士莪。新京報記者 彭沖 攝

談工作:88歲還出海實驗,要儘可能發揮餘熱

新京報:你畢業之後去哪裡工作了?

楊士莪:20世紀50年代初,正趕上國家要建立海軍。大連海校到北京抽調年輕教師和高年級學生當教員。那時候我讀大學四年級,學業還沒讀完,就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入了伍。臨走的時候,我還和室友周光召一起,平分了之前合夥買的那幾十本書。

1952年,我到了哈軍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在的哈爾濱工程大學)當老師。

1957年,到蘇聯科學院聲學所進修。那裡有四個研究室,其中兩個對中國人是不開放的,一個是艦船雜訊,一個是聲納,都涉及國防機密。當時我就知道,要干這東西就只能靠自己。

1959年我回國,年底正式作為中方副隊長參加了南海考察。1960年,我在哈軍工籌建水聲專業,這是中國第一個、到現在也是中國唯一一個比較完整的水聲專業。

新京報:有沒有經歷過比較艱苦的時候?

楊士莪:其實都還好。1994年,我主導對南海的水聲考察,天氣熱,也暈船。我就唱歌鼓勵大家,安撫隊員的情緒。在南沙群島的時候,沒有飲用水,船底的壓載艙里有淡水,但上面漂著一層柴油,燒開了就照常喝。

新京報:你後來做了大學老師,有什麼教育心得?

楊士莪:後來我在哈爾濱工程大學當老師,我喜歡在課堂上提問,但是很少有學生回答,我講對或講錯都沒有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偶爾有發言的,我就趕快表揚一下,不管他說得怎麼樣,先鼓勵。

我是喜歡提問的,要啟發學生而不是灌輸。我總是說,我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種子,不過是上學期間遇到過一些好老師、好同學,就像找到了肥沃的土壤,所以就長出苗了。

新京報:退休之後你還在堅持工作?

楊士莪:2019年我88歲時退休了,但是那一年我還在出海實驗。對我來說,退休和不退休沒有區別,有些事還得繼續干。

我上個月還在給研究生上課。就像我之前說的,人雖然退休了,但是為祖國做貢獻的工作是不應該退休的。要儘可能地發揮餘熱,做到夕陽雖落蒼山後,猶映晚霞滿天紅。

院士高考回憶錄①丨楊士莪:一顆普通種子,在大學找到了肥沃土壤 - 天天要聞

楊士莪給高考學生的手寫寄語。 新京報記者 彭沖 攝

人物簡介

楊士莪,男,漢族,祖籍河南省南陽市,1931年生於天津市。我國著名的機械與運載工程專家,水聲工程學家,中國水聲科技的主要開拓人之一,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第一批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新京報記者 彭沖 黑龍江哈爾濱報道

編輯 李明

校對 李立軍

院士高考回憶錄①丨楊士莪:一顆普通種子,在大學找到了肥沃土壤 - 天天要聞

新京報小鯨鋪子

5年里,他們幫1300隻走丟的寵物回家

女子被拐25年後拍視頻尋親,警方正比對DNA

雞蛋返生作者20餘頭銜涉身份造假,道歉稱試驗不嚴謹就公開發表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繳費即可預定學位?廣東一高中嚴正聲明 - 天天要聞

繳費即可預定學位?廣東一高中嚴正聲明

4月4日下午,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發聲明稱,有培訓機構自稱與該校合作招生,在該機構參加培訓或繳納一定「學位費」,即可預定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學位。為此,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嚴正聲明:沒有委託任何機構和個人以「提前錄取」的名義誘導報名,沒有以「內部
假期又增加!烏魯木齊市各學校將試行「春假」 「雪假」! - 天天要聞

假期又增加!烏魯木齊市各學校將試行「春假」 「雪假」!

同學們好消息來啦咱烏魯木齊將於2025年起在全市各學校試行放「春假」「雪假」小朋友們假期又增多啦烏魯木齊市各學校試行「春假」 「雪假」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豐富教育實踐形式,我市將於2025年起在全市各學校試行放「春假」、「雪假」。2025年具體時間安排:2025年4月28日—4月30日為「春...
美團構架調整 高級副總裁張川轉任顧問 - 天天要聞

美團構架調整 高級副總裁張川轉任顧問

4月3日,美團通過內部郵件公布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自今年5月1日起,高級副總裁張川轉任公司顧問。郵件內容顯示,張川經與公司管理層多次溝通,希望開啟人生的新篇章。因此雙方商定自今年5月1日起,張川將轉任公司顧問,換一種方式繼續幫助公司出謀劃策,特別是在公司戰略、組織傳承和出海拓展等方面。公司管理層對張川在...
曼德勒最大教理學院考試期間遭遇地震,負責人:38名僧侶遇難 - 天天要聞

曼德勒最大教理學院考試期間遭遇地震,負責人:38名僧侶遇難

新京報訊(記者叢之翔 左琳)4月3日下午,新京報記者來到緬甸曼德勒市最大的教理學院Masoeyein monastery,地震中該學院的一棟三層教學樓塌毀,正在參加考試的200餘名僧侶被困。學院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學院已有38名僧侶遇難,50餘名受傷,仍有人被困在廢墟下,已無生命跡象。學院負責人介紹,主樓建成超過60年。靠歷代...
2025年如何高效備考安全員考試,提升通過率? - 天天要聞

2025年如何高效備考安全員考試,提升通過率?

安全員考試採取線上機考形式,滿分為100分,60分即為及格線。小安建議,備考C證應系統研習建築專業知識,B證要結合案例深入剖析,A證則更注重理論的實際應用。以下是小安精心整理的安全員證書考試內容,請以當地人事考試中心發布的正式政策文件為準。
# 清江Q的幾種含義 # 探索清江的神秘與美麗 - 天天要聞

# 清江Q的幾種含義 # 探索清江的神秘與美麗

·"清江Q"可能有以下幾種含義,具體要根據上下文來準確判斷。→特定名稱或代碼:在某些特定的組織系統或項目中,"清江Q"可能被用作特定的名稱編號或代碼,用於標識某個對象、地點、產品等。比如某個公司在清江地區的項目代號為"清江Q",或者某種在清
北京中考中招迎六大調整!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最新通知—— - 天天要聞

北京中考中招迎六大調整!北京教育考試院發布最新通知——

北京教育考試院網站今天發布《關於做好2025年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2025年中招錄取總分為510分,繼續實行考後知分填報志願,其中,貫通項目提前招生和指標分配招生各設8個志願,統一招生共設12個志願。詳情戳鏈接:北京教育考試院關於做好2025年高級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指標分配招生計劃不低於50%北京...
20年,一個傳統學科的「逆襲」之路 - 天天要聞

20年,一個傳統學科的「逆襲」之路

「我雖然已退休多年,但蒙學校領導和中心同仁不棄,還能和大家一塊兒從事科研工作,這讓我很高興。我希望能在中心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我所參加的《老子》注釋項目,也希望中心今後不斷發展,取得越來越好的成績。」近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