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 TVplay; teleplay; TV drama; TV serial;)一種專為在電視上播映的演劇形式。它兼容電影、戲劇、 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造型等現代藝術諸元素,是一種適應電視廣播特點、融合舞台和電影藝術的表現方法而形成的現代藝術樣式。一般分單本劇和系列劇(電視影集)。電視劇是隨著電視廣播事業的誕生而發展起來的,在這幕後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致使一些電視劇網站孕育而生,比較典型的分類電視劇在線觀看網站很受大眾的喜愛。生活中,電視劇的定義已經狹義化,僅指電視劇集系列,而非其他形式。「電視劇」的概念是中國特有的,在美國稱「電視戲劇」,在蘇聯稱「電視故事片」,在日本稱「電視小說」。
初創時期
一口菜餅子
1. 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成立,是中國第一座電視台。這一年世界上已有67個國家開播了電視台。2. 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餅子》,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劇。北京電視台以黑白電視在演播室以直播方式播出。由於當時全國電視機的擁有數量不過數百台,因此其影響力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發展時期
中國電視初創階段8年(1958-1965),所有播出的電視劇均採取黑白圖像的直播方式,8年中,北京電視台共播齣電視劇90部;從全國範圍看,8年中,共生產直播電視劇200部左右。在初創階段,直播電視劇沒有太大的影響,其原因在於當時電視劇所起的主要是宣傳教育之類的「喉舌」作用,藝術特色不夠明顯,電視劇的定位不明確,制與播的「同時性」等,這些都成了妨礙電視劇藝術進步的因素。
停滯時期
1. 1966年,電視錄像設備在北京台開始使用。
2. 1967年,北京台用錄像設備攝製的黑白電視劇《考場上的反修鬥爭》,成了中國電視史上唯一的一部錄製的黑白電視劇。
3. 1973年4月,彩色電視試驗也成為技術發展的重點,北京台正式開始彩色電視的試播。雖然在之後的幾年內全國只播出了《公社黨委書記的女兒》和《神聖的職責》兩部戲,但從技術上推動了電視劇藝術的發展。
「文革」的十年浩劫使原本起步較晚的中國電視業,又錯過了十年寶貴的發展時間。這一階段因社會政治文化的大變動,「八個樣板戲」獨佔全國舞台,包括電視劇在內的其他藝術形式沒有得到發展,電視劇生產陷入了停滯。
復甦時期
電視劇[一種專為在電視播映的演劇形式]
1. 1978年5月,以播出的《三家親》為起點,這是新時期錄製的第一部彩色電視劇,也是電視單本劇時代的開始,成為中國電視劇復甦的標誌之一。2.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正式改名為中央電視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電視台,英文簡稱CCTV。
3. 1980年,創辦全國優秀電視劇評選活動,從1981年4月開始進行評獎,此後每年一次,從第三屆(1983年)起定名為「飛天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是中國電視劇最高「政府獎」。1992年改為現名「中國電視劇飛天獎」。2005年,改為兩年一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由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主辦,評判。
4. 1981年,中央電視台播出了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王扶林導演,這部連續劇共有9集,只有約2000個鏡頭,100多個場景。
5.1984年5月6日,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香港亞洲電視台的武打連續劇《大俠霍元甲》,在中國大陸轟動一時,這帶動了後來中國一大批武打動作電視劇的出現。
6. 1985年,北京電視製片廠攝製的28集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成為抗戰題材電視劇的典範之作,獲第六屆「飛天獎」長篇特等獎。
電視劇[一種專為在電視播映的演劇形式]
7. 1986年,央視版《西遊記》由楊潔導 演,該劇一經播出,獲得了極高評價,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8. 1987年,王扶林導演了電視劇《紅樓夢》,名著改編劇從此一發不可收。獲第七屆「飛天獎」連續劇特別獎。
9. 1990年,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是我國第一部以基地化生產的室內劇,對「室內劇」這種樣式和創作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渴望》之後,中國熒屏上相繼出現了《編輯部的故事》、《皇城根兒》、《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一系列大型室內劇。
10. 1991年,由廣州電視台推出的十集電視連續劇《外來妹》1991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轟動全國。艾蕪的《南行記》是他全部創作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最有藝術魅力的作品。而王志文通過這部劇也嶄露頭角,在1993年的《過把癮》使他的演藝事業如日中天。《南行記》和《圍城》,標誌著中國電視劇在自覺吸收文學營養上所達到的較高的水平。《戲說乾隆》用「戲說」的方式去講述歷史,給電視劇的創作帶來一種新的思路,並首開兩岸三地的戲說先河,後來大陸港台紛紛效仿這種模式,相繼出現了《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戲說慈禧》等作品。
黃金時期
電視劇[一種專為在電視播映的演劇形式]
1. 1992年,導演尤小剛在北京投拍了100集《京都紀事》,在國產電視劇史上,它首開商業運作的模式,以貼片廣告等形式賺足了1200萬元。此後,許多影視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各種資本進入電視劇領域,電視劇的商業化、產業化進程開始。2. 1993年,中國第一部「移民題材」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引起轟動,它是上世紀90年代初「出國熱潮」的寫照。國內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誕生,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搭起來的室內布景、不時傳出來的笑聲,給中國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收視體驗。
3. 1994年,王扶林導演的《三國演義》延續了《紅樓夢》開創的名著改編為電視劇的優異品質,創下了46.7%的收視率記錄。
4. 1995年,《蒼天在上》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不同於《渴望》等家庭倫理劇的市井氣息,它是反腐電視劇的第一聲怒吼。《大雪無痕》、《省委書記》、《黑洞》、《黑冰》等反腐和涉案題材結合的電視劇,也都在觀眾中產生過較大影響。
5.1998年,孫樹培導演的瓊瑤古裝劇《還珠格格》,可是中國電視劇的一部傳奇、該劇轟動亞洲、風靡全球各國華人圈,《還珠格格第二部》創造中國電視劇最高收視紀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因貼近平凡老百姓的生活實際而博得觀眾的喜愛。《將愛情進行到底》是中國第一部青春偶像劇,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部。《永不瞑目》是中國第一部緝毒題材的電視劇。
6. 1999年,《雍正王朝》以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雄渾的氣魄為人們所喜愛。《牽手》是第一部直接描寫婚外戀題材的電視劇,曾被譽為「中國熒屏的《克萊默夫婦》」。
7. 1999年5月,中央電視台將第八套節目改為電視劇頻道。這是中國國家電視台第一個以播放電視劇為主的專業頻道。
8 . 2000年的《鐵齒銅牙紀曉嵐》,2001年的《大宅門》,2002年的《粉紅女郎》,2003年的《孝庄秘史》,2004年的《神探狄仁傑》,2005年的《家有兒女》,2006年的《喬家大院》,2007年《士兵突擊》,2008年的《闖關東》,2009年的《潛伏》,2010年的《媳婦的美好時代》,2011年的《步步驚心》,2012年的《甄嬛傳》,2013年的《咱們結婚吧》,2014年的《紅高粱》,2015年的《琅琊榜》,2016年的《海棠依舊》,2017年的《人民的名義》,2018年的《大江大河》,2019年的《都挺好》等,眾多優秀的電視劇作品的出現,證明了我國電視劇事業的發展迅速,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註解:中國全境第一部電視劇和連續劇是台灣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餅子》,在1958年到1980年左右是大陸紅色電影的高潮時期,大陸和香港一樣,是1980年後才開始涉足電視劇。
電視劇產業主要是指以電視劇為中心延伸出來的,包括創作、融資、製作、經營、播出、數據調查和衍生產品開發等各個環節的產業化運行體系。電視劇對於提升電視台收視率、拉動廣告創收的作用十分顯著。
國內現有獲得電視劇生產甲級許可證機構一百三十餘家,獲得乙級許可證機構近3000家,電視劇製片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統計2011年我國生產完成並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共計469部14942集,較2010年產量上漲1.75%。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湯婆婆TTT、萬鼎星晨高姚攀、不要吃餅啦xj、用戶2149794967371、萬鼎星辰李楠參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