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2023年3月14日,根據《工商時報》的最新報道,戴爾公司為了應對地緣政治風險,計劃在2026年逐步淘汰中國大陸的晶元設計廠商和中國大陸製造的晶元。這一決定早在今年1月就傳出消息,當時就有消息稱,戴爾已經通知了供應鏈和代工廠,計劃在2024年完全停用中國大陸製造的晶元,包括中國大陸廠商和非中國大陸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晶元。此外,還有消息顯示,戴爾計劃在2025年底之前將50%的產能遷出中國大陸。
這一舉措是地緣政治影響下科技產業全球化戰略的反映,戴爾顯然是最早採取行動的PC品牌之一。從IC採購政策到中、下游供應鏈和整機組裝,戴爾都在積極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根據戴爾的計劃,他們將在2026年開始分階段執行晶元採購策略。首先,他們不再採購中國晶元設計廠商在中國大陸晶圓廠投片的晶元,然後是不再採購中國晶元設計廠商在海外晶圓廠投片生產的晶元。至於歐、美、日、台、韓等地的晶元設計廠商在中國晶圓廠投片生產的產品,也會受到影響,可能會改變投片地點。
根據Gartner的數據,戴爾去年的桌面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總出貨量接近5000萬台,晶元採購總額達到180億美元。即使在全球解封和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未來兩三年,戴爾的PC全年出貨量也預計約為4700萬台,各種晶元的年度採購金額估計將超過160億美元。晶元採購的去中化對供應鏈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戴爾公司的去中化計劃首先從美國內需市場開始。根據了解,戴爾最近與中、下游供應鏈進行了緊密的協商,以筆記本電腦為例,戴爾要求從2025年開始,其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中,至少有60%必須由中國大陸以外的工廠生產。到2027年,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組裝的比例必須達到100%。對於桌面電腦,戴爾也有類似的要求。
業界分析指出,美國市場對戴爾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貢獻超過40%,因此可以推算出,到2025年,中國大陸以外的工廠將組裝約1800萬至1920萬台筆記本電腦,到2027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3000萬至3200萬台。這對於推動PC供應鏈從中國大陸向海外的轉移將產生重要影響。
總的來說,戴爾公司的去中化戰略是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一項重要舉措,將影響全球PC供應鏈格局。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正在迫使科技公司重新評估全球化戰略,而戴爾作為一家主要PC品牌,正在積極應對這一挑戰,努力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通過分析戴爾的去中化計劃,我們可以看到科技產業正在逐漸從全球化模式轉向分散化模式,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影響。這也提醒我們,地緣政治因素在當今全球化的科技產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公司需要靈活應對,尋找新的合作和生產方式,以確保業務的可持續性。地緣政治風險的不斷演變將繼續塑造科技產業的未來。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