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間關於晶元生產的局勢一直都比較緊張,這其中也有多國開始加大晶元的進口量,同時又有美方為首的國家進行的對中方晶元的斷供政策。
在這種局勢下,有企業開始迎難而上,這其中就有中芯國際。
對於中芯國際的表現,可以說它非常的幸運,因為美方的一些限制政策基本上不會對它造成太大的影響,甚至還提升了晶元生產的規模。
在未來,中芯國際還將會為我國晶元的需求提供更多支持。現在網上有人討論,中芯國際「先行一步」!引入74億元光刻機後,產能將升至42萬片?那麼它如何做到的呢?
中芯國際第一個舉措就是將企業的產品重心轉移到28nm晶元。要知道目前雖然中芯國際在更高規格的晶元生產上不具備優勢,但是28nm晶元的生產它卻拿捏的遊刃有餘。
而28nm晶元也在市場表現的非常好,只要有足夠的供應量,就能收穫巨大的收益,而這也是美方無法控制的方面。
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做出了未來關於28n晶元的年度計劃,在這份計劃里,我們可以看到它未來的晶元月產量突破34萬片。
這樣的數據其實已經超過了美方的預估,而且有不少國家紛紛向它伸出了合作之手。
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是因為中芯國際的市場布局做的很好,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國際公司的助力。
就目前中芯國際的設備來看,已經非常富餘了,所以它的未來年度計劃基本上是可以如期完成的。
其實,中芯國際的此舉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擺脫了美方的限制,要知道中芯國際的生產設備已經足夠了,甚至還有一些設備都在儲備中。
按照28nm晶元的生產工藝,中芯國際基本上已經非常成熟了。
目前中芯國際的晶元生產工作已經部署完畢,同時產業鏈方面的工作也已經排除了所有的問題,那麼在未來的時候,中芯國際的訂單基本上可以如期完成。
目前,中芯國際名下有四家新建的工廠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晶元生產的工作,同時它們也不存在設備和資金方面的短缺。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這個28nm晶元生產的項目上,中芯國際已經耗費了近400億的資金,但這麼做,中芯國際也是有底氣的。
因為中芯國際掌握了完整且成熟的晶元生產工藝,不過礙於美方的限制,中芯國際可能在擴大產量方面略顯不足,但依然可以支撐市場的需求。
之所以,中芯國際快美方一步,是因為在智能領域初現盛況的時候,中芯國際就做出了許多市場布局。
它的產業結構都是圍繞著智能領域展開的,比如新能源汽車等。
因為這期間,中芯國際一直專註於智能領域所需要的晶元,所以在今天,它能提前完成晶元生產所需要的諸多工作,加上相關晶元生產工藝完備,因此才不至於受制於美方。
其實,台積電在最初的時候也有意瓜分新能源汽車這個大蛋糕,要知道新能源汽車具備諸多優勢,且在我國有國家政策的扶持。
不過台積電雖然有意進行市場角逐,但是卻晚於中芯國際的行動。
目前可以說,全球的晶元需求主體大多都是28nm的晶元。而中芯國際的市場布局中,減少了對更高規格晶元生產的投入,所以此次進行28nm晶元生產的工作是趕上了時機。
當然,中芯國際能快美方一步,還是因為它紮實的晶元生產技術,雖然中芯國際的晶元生產重心不在更高規格的晶元,但它也量產出如華為麒麟710A這樣的高規格晶元。
也就是說中芯國際擁有著可以應付市場需求的晶元生產工藝。而且針對28nm晶元未來的生產計劃,中芯也做了許多的輔助工作。
只要不出意外,就能正常的完成未來的年度計劃,因此它才能在28nm晶元生產中一帆風順。
當然針對一些晶元的細節技術,中芯國際也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所需的。而那些暫時無法實現的細節技術基本上對中芯國際的生產計划起不來太大的干擾作作。
甚至中芯國際還得到了國內諸多與晶元生產有關的企業的支持,加上還有國家的政策扶持。
因此中芯國際會在美方的限制下突破,在未來它甚至可以壯大自身的生產規模。
目前對於中芯國際來說,完成年度的28nm晶元生產計劃才是最重要的。
雖然有美方在進行諸多限制,但只要中芯國際抓住時代機遇,就能成為晶元生產的大鱷。
當然中芯國際也依然在提升自身的晶元生產工藝,只要中芯國際能擔負起市場責任,那麼在未來的工藝水平會更上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