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手機行業經歷了近年來最嚴重的「滑鐵盧」,出貨量為12.1億台,同比下降11%,這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尤其是第四季度出貨量才3億台,同比下降了18%。
如此嚴重的下滑也導致晶元廠商遭受到了近兩年來最大的衝擊,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聯發科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營收34億美元,年同比下降25%,環比下降26%,創2020年Q3以來新低。
也就是說,聯發科在過去兩年里苦心經營的市場份額,突然一下子回到了兩年前。
而在這之前,聯發科曾在2022年Q2達到了55億美元的巔峰,與現在比起來降幅非常大。
Counterpoint認為,聯發科出現如此嚴重的降幅,主要是由於宏觀經濟阻力和客戶庫存調整導致的,所以2022年下半年的業績相當疲軟。
簡單來說,聯發科的遭遇是由於中國市場增長緩慢、消費者需求疲軟以及智能手機OEM廠商庫存調整,來到2023年,手機市場依然非常疲軟,所以聯發科也將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預期進行了下調。
據悉,聯發科已將2023年第一季度的預期下調到了30-34億美元,同比下降35%-40%,環比下降3%-12%,可見至少在2023年上半年這段時間,聯發科還是比較艱難的。
事實上遇到困難的不只是聯發科,高通也同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此前高通發布了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務業績,該季度的凈利潤為22.35億美元,同比上年下降了34%。
市場大盤受影響,對於上游供應鏈的影響也是非常嚴重的,但高通和聯發科的營收利潤大幅下滑,也不全是因為手機市場銷量的緣故。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對華為的無端制裁,使得中國廠商們開始大範圍採用國產晶元了。
像榮耀發布的暢玩20和Play5T就是搭載的紫光展銳處理器,在市場上有著不錯的銷量。
再就是小米去年也面向海外市場發布了一款搭載瓴盛科技JR510處理器的產品,這款手機就是小米海外子品牌發布的POCO C40。
雖然紫光展銳和瓴盛科技推出的處理器性能並不強,相比起華為海思來說甚至差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國產廠商正在努力朝這個方向努力扶持國內供應商,要最大程度地縮小與高通等廠商的差距。
如此一來,晶元市場的份額就被國產廠商分走了一部分,過去一些低端手機和小眾品牌只能用聯發科的低端晶元,但現在可以採用國產晶元了,這也是一種進步。
所以美國制裁中企完全是個錯誤的決定,美國最終要為自己的任性買單。
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鏈不斷完善、工藝水平持續提升,未來高通等美國巨頭們的份額還將進一步丟失。
正如現階段國產屏幕和國產快閃記憶體,正在一步步搶走美國、韓國巨頭們的市場份額,未來處理器晶元有望取得突破,屆時任由美國後悔也來不及了。
不過現階段的國產處理器晶元與國際大廠比起來差距太大了,主要難點就在晶圓製程工藝上,由於買不到ASML的EVU光刻機,晶圓代工面臨著卡脖子的難題。
希望國內企業能夠多加努力,爭取早日攻克高端製造領域的難題,一旦我們取得新的突破,美國也必將為任性買單。那麼你是否看好中國在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呢,歡迎評論、點贊、分享,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