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V力
2023年兔年春節就要到了,這是很多中國人心中份量最重的節日,買年貨、看春晚、拜大年、走親戚都是往年春節必不可少的「年味」記憶,不過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這些傳統習俗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很多人都在感慨年味越來越淡,過年回家也就是換個地方刷短視頻,自己在刷,小孩在刷,爸媽也在刷,一家人一人一個手機,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似乎減少了。
智能手機的發展和影響
當然了,智能手機這幾年整體發展趨勢還是在不斷向上的,例如2K解析度和120Hz高刷新率的普及,帶來實實在在的精細度、流暢度的提升,處理器方面,聯發科和高通相繼發布了天璣9200、驍龍8 Gen2兩顆全新的旗艦晶元,在性能、功耗上都比上一代有所提升,且引入全新的移動光追技術,將遊戲體驗拉到新的高度。
與此同時小米、OPPO、vivo等廠商也逐漸補齊自研晶元上的短板,在影像、遊戲各方面都為用戶帶來了質的提升,各大品牌手機的適老化設計,也讓許多長輩能更輕鬆的用手機。
還有近兩年感知很明顯的快充和大內存,一加11起步就是12G+256G版本、OPPO Reno9 Pro+甚至做到了16G+256G的配置,有效解決了流暢度和後台駐留問題;充電方面iQOO品牌已經推出了200W快充,將充電時間縮短至個位數,而這些配置的提升,加上短視頻軟體、購物軟體、通訊軟體、移動支付的普及,都讓我們愈發沉浸在智能手機的世界中,這幾年我也深刻的感受到智能手機給傳統春節帶來的改變。
從網上置辦年貨,省時省力但沒年味?
以前在過年前都會跟家人一起去超市裡挑年貨,包括對聯、福字、燈籠、孩子的玩具、新衣服、新的鍋碗瓢盆,還有過年時的豐盛大餐,都是人山人海,扛著大包小包回來,雖然說費時又費力,不過也是充滿溫馨的年味。
不過這兩年隨著親戚掌握了網購技能和購物軟體的普及,家裡親戚這個春節置辦年貨基本都是在網上下單的,不僅品類更多、而且不用出門就能挑選,在手機上下單後還能直接包郵送到家,省時又省力,現在親戚們還會在微信上互相分享各自買到的好東西。
不用串門見面的拜年
記得在小時候,都會跟著長輩們在除夕夜挨挨戶拜年,相互串門聊天,互相送紅包。這兩年因為疫情和各種原因,基本都是微信上互相送上祝福,在微信群里跟親戚曬出自己家的餃子、做好的菜,有時候還會在微信群一起視頻,把手機支在一旁,幾家人一起邊忙活、邊聊天,好處是不管彼此離得多遠,好像都在一起過年般熱鬧、溫馨,但是跟記憶中的拜年有所不同罷了。
還有小孩子最喜歡的紅包,現在也變成了微信紅包拜年,各式各樣的微信拜年表情、火熱的紅包大戰、精彩刺激的聯機小遊戲互動等等,有人說智能手機疏離了人與人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但是對於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在春節見麵糰聚的家庭而言,一塊小小的屏幕也能讓分散在各地的親朋好友,猶如面對面般共享團圓。
現金變成移動支付
如今移動支付已經全面普及,不止是年輕人,家裡的長輩、小孩也都學會了使用這種新的付款方式,出門挑好了雞蛋、啤酒和各樣蔬菜,走到付款台待店老闆算完賬後,便麻溜地掏出手機,掃碼、支付,不用拿現金,不用找零,手機一掃,輕鬆支付;小孩子去買小吃、鞭炮也不再是拆出紅包里的錢買,而是拿出手機直接付款,再也沒有出現壓歲錢丟了的事情。
個性化的手機內容代替電視
以前家裡沒WiFi,各種視頻平台也沒有那麼流行,過年期間一家人都喜歡看電視,除夕夜看春晚成了每年的必備節目,然而今年的除夕夜,因為家裡的寬頻已經代替有線電視付費,好不容易才通過手機投屏的方式,在電視上看上了春晚,但是沒看上兩個節目,就又開始各自玩上了手機,沒事就看抖音、快手,或者聽廣播、看電子書,想看啥就看啥,孩子們也在玩遊戲中獲得別樣的快樂,與手機相比,電視的吸引力已經越來越小。
如今的春節,一人捧著一部手機,互相推薦好玩的、好看的,成了一家人最熱衷的娛樂方式。
總結
總的來說,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的確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各個地方民俗活動式微、傳統過年儀式不斷簡化,物質的豐裕、技術的進步也不經意間沖淡了節日的氣氛。
不過,不管年味怎麼變,在年輕人心裡,「團圓」依舊是春節不變的主題,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出現,只不過是給舊的傳統加上新的味道,讓春節更具備我們這一代的特色,也更能適應當下這個多變的環境和時代,這未免不是一種好趨勢。#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