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歐洲晶元巨頭「內訌」後發布新規,倪光南院士有遠見

進入2022年後,全球晶元市場持續走低,這也引發了晶元巨頭們的恐慌。近段時間,歐美晶元巨頭出現了「內訌」的鬧劇,其主角就是英晶元企業ARM以及美晶元企業高通,這兩家公司因為技術授權的問題出現了矛盾,ARM起訴了高通,而高通又來了個反起訴,「打」得不可開交。

本以為ARM和高通的「內訌」只是普通的專利糾紛罷了,沒想到,ARM一轉頭就發布了新規,對全球晶元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就連外媒也表示,ARM有點不講「武德」了,新規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ARM公司表示,從2024年開始,基於ARM架構設計的Soc晶元,將不再允許使用第三方GPU、ISP以及NPU。

眾所周知,在晶元架構領域,ARM公司和英特爾公司幾乎瓜分了整個市場,如果晶元企業要進行晶元設計、晶元製造的話,就必須要要獲得晶元架構技術授權。很多頂尖科技企業都在使用ARM架構,比如蘋果三星以及高通等。

但大部分使用ARM架構的企業,僅僅只是使用了ARM的CPU架構,為了增加差異化,打造性能更強的晶元,晶元廠商會採用第三方或者自研的GPU以及NPU。新規發布後,未來使用ARM架構的企業就必須「打包」使用,從CPU、GPU、NPU到ISP,都繞不開ARM公司。

ARM公司此舉相當於表態,徹底不裝了,ARM公司就是要打包服務,否則不再允許授權。不少網友猜測,這難道不是在針對高通嗎?話說回來,如果不像ARM公司妥協,還剩下一條路可走,尋找ARM架構的替代品——RISC-V架構。

關於RISC-V架構,倪光南院士很早就對國內科技企業發出提醒,要對RISC-V架構市場提早布局,大有可為。現在來看,倪光南院士真的很有遠見,給中企留了後路,不至於被ARM公司「卡脖」。

正因為有倪光南院士的提醒,越來越多的國內科技企業進入RISC-V架構市場,還包括一些科研機構。目前,中企在RISC-V架構領域也有了一些成果,比如中科院華為聯合研發的「香山」處理器,阿里平頭哥發布的無劍600平台、倚天710晶元等等。

和ARM架構不同,RISC-V架構是由高級會員單元共同控制的,它具有開源的特點。而目前RISC-V的14個高級會員單位中,有11個是中企,所以中企在RISC-V架構領域是擁有話語權的,不用看人臉色。

正因為老美的攪局,目前全球晶元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大洗牌,而歐美晶元企業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但激烈的競爭也可能會導致「內訌」的發生,就如高通和ARM公司一樣。所以現在對中企來說反而是個機會,只要我們堅持自主研發,且堅定執行「去美化」目標,總有一天我們能夠不再受制於人!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