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此前,庫克打著「環保」的旗號買iPhone不再送充電頭,變相賺得盆滿缽滿,不久前,歐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打出環保的旗號,出台了全新的規則,歐盟地區銷售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必須捨棄Lightning介面,採用USB type-C介面,最後的更改期限為2024年秋季。
早在2020年,歐盟立法機構就以582票對40票通過了統一智能手機的充電解決方案的決議。當時蘋果對歐盟的決議提出了強烈反對,稱統一充電器將會「扼殺創新」,但目前隨著歐盟規則落地,蘋果似乎不再反抗。有消息稱,明年iPhone 15可能就將捨棄Lightning介面,改用USB-C介面。
歐盟統一充電介面,蘋果損失巨大,到底冤不冤?
蘋果的充電介面生意,連帶MFi企業要團滅?
不同於華為三星小米OV等安卓手機使用USB Type-C介面,蘋果單獨採用Lightning連接,這背後有幾大考量。
其一是為了差異化區分其他Android充電器產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與封閉性其二是為了拿下配件市場利潤,對於蘋果來說,其封閉生態內的iPhone配件市場的利潤是一塊大肥肉,即生產廠家必須獲得MFI認證授權的許可才可生產配件,而未獲得蘋果認證的配件生產企業,將被認證晶元限制。
在Lightning介面生意上,蘋果公司一直以來都會針對這些配件商分配一個特定的序列號,並包含了特定的認證晶元,第三方配件製造商必須加入蘋果MFI項目,簽署協議並支付MFi授權費,蘋果也因此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分成(20%~25%)。這些年蘋果在MFi認證當中賺了不少錢。
有機構預測,蘋果通過Lightning介面和MFI認證,蘋果每年賺到的錢超過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是335億。
事實上,從未來趨勢看,蘋果通過Lightning介面賺得錢可能還會越來越多,因為Lightning介面是蘋果專屬的零部件,它覆蓋的硬體產品不僅是iPhone,包括iPhone、iPad、AirPods等設備幾乎都是使用Lightning。以蘋果龐大的設備出貨體量,充電介面生意的營收規模也很大。
對於第三方廠商來說,獲得MFI認證之後,接下來還要採購蘋果關於MFi認證的零部件,其中包括晶元、電路板、充電線外層膠等,這些材料也要向蘋果公司購買,並繳納相關專利許可費用。
而今年蘋果公司原本還準備在Lightning介面的MFI認證上向MFi認證廠商收取年費的。也就是從2022年4月起,所有獲得MFi認證的第三方配件廠商都要被強制繳納會員年費,為99美元,約合人民幣672.21元,按年度續費,過期且未繳費的廠商將被自動取消會員資格,也不再授權MFi認證的使用。
可以知道,大量存在的第三方MFi認證廠商又要被蘋果薅去不少會員費,加上各種材料以及專利許可,蘋果又可以進一步把利潤做大。
但在歐盟的一紙禁令下,蘋果在lighting介面上苦心經營的一個可持續性增長、億萬級市場的生意,就這樣打了水漂。
未來蘋果放棄Lightning連接器而選擇Type-C介面,則相當於蘋果再無力通過MFI認證與Lightning介面確保自身掌控配件市場,杜絕山寨,收穫利潤,大量生產企業也將連帶而受損。
數據顯示,蘋果在中國授權生產數據線的MFi企業達到100多家,由於MFi企業生產的蘋果數據線毛利率遠高於其他手機品牌,毛利率達30%,其中做的好的,年營收高達數億元。
因此,Lightning介面被砍,對lightning供應商的無疑將造成致命一擊,這意味著原來生產廠商所依附的蘋果生產標準要全部作廢。這些長期按照蘋果標準生產蘋果Lightning介面的大量MFi企業很可能也將因此團滅。
蘋果到底冤不冤?
要說蘋果冤嗎?冤,也不冤。
說冤,是因為蘋果Lightning介面有它邏輯成立的一面,畢竟,蘋果一向喜歡保持獨有的封閉性,確保軟硬體更好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自己認證的充電介面,可以確保充電器供應的穩健性、安全性與高質量標準。另一方面,充電介面已經形成了蘋果獨有的商業模式,可以源源不斷坐地生金,收取很多專利費和授權費。
蘋果如果願意接受統一充電器標準,也意味著蘋果要麼放棄這一市場的蛋糕,要麼就去找到新的替代方案來再度掌控配件市場的生意。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自己的商業模式被攪黃了,在配件市場已經不能自己說了算,其實也挺冤。
但是從環保的角度來看,蘋果並不冤,畢竟,歐盟環保的理由至少比庫克更有說服力。由於蘋果的獨特的充電介面和線材以及龐大的市場出貨量,消費者更換新設備時舊設備的充電器往往被丟棄或丟失了,積年累月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垃圾。
歐盟的強制措施有一定的環保意義,數據顯示,2014年和2015年,平均每年大約會產生4100萬噸電子垃圾,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這相當於4500個埃菲爾鐵塔。2016年,歐洲一共產生了1230萬噸電子垃圾,平均每個居民16.6公斤。在2018年有數據顯示,因為充電接頭而製造的電子垃圾仍舊高達5萬1千噸左右。在目前,因為因為充電接頭而製造的電子垃圾數量依然觸目驚心。
統一標準,這意味著無論是安卓轉向蘋果還是蘋果用戶轉向安卓,原有的充電電纜依然可以復用,這樣也節省了充電電纜等配件的支出。
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利好,可以減少購買不必要的充電線。
在過去,蘋果在反對理由中指出,統一充電器介面將「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利益,損害歐洲經濟」。但在歐盟看來,統一標準,利國利民,好事一件。
歐盟的操作其實也給國內一些啟發,智能手機廠商一味追求銷量與出貨,但年復一年大量淘汰丟棄掉的電子產品對環境生態無形之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顯然歐盟也在暗示蘋果需要在承擔社會責任上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即商業決策需要一定程度上考慮環境生態而不僅僅是自己的利潤。
目前的情況是,不知道國內是否會跟進歐盟的規則,儘管早前工信部在數月之前就提出了統一充電口的要求,規定所有的手機都只能使用 Type-C介面,以避免資源的過度浪費,但具體是何時落地與執行,還需要時間等待政策細則落地,但無論是國內還是歐洲,統一充電介面可能會是大趨勢。
對於蘋果而言,為了降低損失,它很有可能通過技術上的創新找到新的替代方案來嚴控配件市場,從目前安卓市場來看,大量安卓廠商都推出了私有充電方案,不排除蘋果也是否會推出類似的方案來控制自己的充電介面主導權與利潤。
如何彌補這個損失的虧空,按照蘋果的個性,肯定不會輕易認栽,會拿出新的充電口控制方案與規則,來重新掌控iPhone充電口配件市場,彌補損失。只不過,那些原本依附在蘋果Lightning介面供應鏈上的100多家廠商MFi企業可能會面臨麻煩。
如果不及時轉型,隨著Lightning介面的落幕,這些廠商很可能因此而倒閉,即便轉型改做Type-C介面能活下來,但很難達到過去的水平。畢竟,過去大量做Type-C介面的廠商原本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利潤遠遠比不上Lightning介面,由於標準的不同與生產工藝的差異性,要在Type-C陣營分一杯羹,對於原本Lightning介面陣營的廠商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時代的轉型風口與禁令下,這些企業與蘋果一樣,都需要在配件生意上,重新去尋找新的出路。無論是蘋果高利潤分成,還是MFi企業30%毛利率的好時代,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