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 60 Pro突然發布,讓剛開售不久的iPhone 15系列非常尷尬,從多方信息了解到,除了iPhone 15 Pro Max大容量版本有溢價以外,其餘版本均已經全線破發。
從電商渠道最新的售價來看,iPhone 15標準版有直降400元的優惠力度,雖然往年也有優惠價格,但今年不同的是優惠直降400元,而且根本不用搶,隨時都能買到。
但即便這樣,也很難調動起消費者的購機慾望,筆者查詢了某電商平台的補貼價格,每個補貼單品基本只有幾百台的銷量,可見降價力度再大,iPhone 15也沒有往年那樣吸引國內消費者了。
iPhone 15 Pro則是給出了500元的補貼力度,雖然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夠買到,但和往年相比,今年降價幅度確實很大,也能側面反映出蘋果新機越來越難賣了。
今年的iPhone 15系列如此難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華為的歸來,有蘋果分銷商對媒體透露消息,今年華為發布的Mate 60系列和Mate X5系列太火爆了,搶走了不少蘋果手機潛在客戶。
其實從華為Mate 60 Pro在8月底率先上線取得的成績就能看出,華為經歷了三年的卧薪嘗膽,如今終於蓄滿了能量一次性爆發了,而且爆發的能量相當驚人。
據媒體報道,華為Mate 60 Pro正式開售短短一天半,部分華為旗艦店的首批貨源均已售罄,電商渠道也需要每天準時搶購。
在手機二級市場上,華為Mate 60 Pro的溢價在500元左右,閑魚等二手平台也有轉賣新機的用戶,報價溢價在300-1000元不等,Mate X5摺疊屏手機的溢價則有5000元以上。
一方面是iPhone 15系列開售即破發,另一方面是華為新機大幅溢價,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
可見華為Mate 60新機的到來,對蘋果手機造成了非常明顯的衝擊,之所以出現這樣一幕,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華為「戰略性後退」的兩年里,蘋果蠶食了華為大部分高端手機市場份額。
根據IDC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600美元以上市場,華為在國內拿下了44.1%的份額,蘋果則以44%的份額屈居第二,但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的份額直接飆升到了70%以上。
今年第一季度,蘋果仍佔據國內600美元以上市場67%的份額,遙遙領先其它品牌,而華為已跌至15.6%。
這一次華為Mate 60系列的歸來,將直接對蘋果在高端市場的份額造成強烈衝擊,因為華為讓麒麟9000s晶元回歸了,5G也歸來了,並且Mate 60 Pro還是首款支持衛星通話的大眾消費級智能手機。
其次是蘋果「擠牙膏」的行為,引發了眾多消費者的強烈不滿,換機慾望持續消退。
這代iPhone 15系列還是有大幅升級的,但僅僅體現在iPhone 15 Pro系列產品上,蘋果為Pro系列帶來了很多重大提升,包括性能、影像、介面等。
性能上搭載的是全球首款3nm晶元A17 Pro,支持各類高效率操作,是目前手機晶元中的佼佼者,影像上保持4800萬像素三攝不變,iPhone 15 Pro Max還加入了5倍光學變焦。
此外,iPhone 15 Pro系列還取消了靜音按鍵,引入了一枚全新的操作按鈕,帶來了全新交互方式,介面也換上了USB-C 3.0,擁有更快的傳輸速度。
但以上這些升級僅限Pro版本,標準版的iPhone 15隻有很細微的變化,加入了靈動島,閹割的4800萬像素主攝和USB-C介面,但只支持USB 2,傳輸速度上有約20倍的差距。
雖然華為新機搭載的麒麟9000s和蘋果處理器比起來,有很明顯的性能差距,但華為帶來的創新、突破技術封鎖的精神,引發了國人的共鳴。
反觀蘋果則在不斷地「擠牙膏」以收割消費者,導致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持續下滑,最終的結果就是華為歸來將蘋果打回原形了。那麼在華為Mate 60系列和iPhone 15系列之間,你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