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3A遊戲大作還是專業的生產力應用,都需要一顆性能足夠強勁的處理器才能滿足需求。過去兩年里,AMD Zen3架構CPU可謂風頭一時無兩,銳龍9 5950X更是一直跟人生產力與遊戲性能綜合表現兼備的印象。如今AMD最新的銳龍7000系列已經開始正式發售,而最令人的關注的當然是其中的頂級旗艦產品銳龍9 7950X。
作為新一代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銳龍9 7950X與5950X同樣是16核心32線程,64MB三級緩存的設計。對比之下,銳龍9 7950X的二級緩存翻倍來到了16MB,同時基礎頻率達到了4.5GHz,最大加速頻率更是達到了的5.7GHz。在這些驚人的硬體規格下,7950X相比前輩又有著多大的提升呢?
遊戲方面,在1080P下五款遊戲的測試中,銳龍9 7950X在其中四款遊戲中都取得了最好的成績,僅僅在《最終幻想14》中以微弱的幀數劣勢落後於i9-12900K,而在《古墓麗影:暗影》以及《DOTA2》中,相比其他兩款CPU,均取得了明顯的幀數領先。對比銳龍9 5950X,7950X更是每款遊戲都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平均領先幅度超過7%。
當然,作為一個擁有16核心的性能怪獸,在生產力應用上銳龍9 7950X擁有的優勢要比遊戲上還要大得多。下面我再來了解一下7950X在不同生產力應用方面的表現。
x264是應用非常廣泛的開源編碼器,因此這一部分的測試能有效反映出在視頻剪輯軟體下CPU的實際性能表現。在這個測試中,上一代5950X是要比i9-12900K稍弱一些的,但是7950X的性能拔高了一大截,比另外兩款都要強上40%左右。
Blender是著名的開源三維動畫製作軟體,提供從建模到動畫乃至音視頻剪輯等一系列功能的動畫短片製作解決方案。這裡使用了junkshop作為測試場景,5950X的表現要略強於i9-12900K,而7950X繼續是一枝獨秀,成績繼續領先上一代的對手領先40%以上。
Cinebench R23用的是MAXON公司針對影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的引擎,因為C4D在3D創作、專業領域的廣泛運用,所以Cinebench有很高的可借鑒性,可以衡量在3D場景下的CPU性能。測試結果與之前相仿,5950X和i9-12900K繼續斗得有來有回,而 16核的銳龍9 7950X仍然以顯著的優勢領先另外兩個對手。
UL Procyon的圖片編輯測試,會使用PhotoShop與Lightroom兩個軟體,對於經常進行照片編輯的用戶比較有參考意義。這次總分最高的是i9-12900K,銳龍9 7950X以2%的微弱劣勢落後,但仍然領先5950X 20%以上。
從以上的生產力應用測試可以看出,銳龍9 7950X在各個測試中都處於性能第一梯隊,尤其在視頻渲染和3D設計上,擁有遠超市面上其他處理器的性能優勢。在銳龍5000系列取得空前的成功以後,銳龍9 7950X作為AMD Zen 4架構的旗艦產品,繼續高歌猛進,拔高了消費級處理器CPU的性能上限,無愧是當今PC處理器中的「全能王」。
伴隨銳龍 7000系列處理器發售的還有全新的X670和X670E晶元組主板,除了更新了基於LGA的AM5處理器介面,還帶來了DDR5內存以及帶寬翻倍的PCI-E 5.0。CPU提供的PCI-E通道數量也從24條增加到28條,新的IOD晶元可以支持兩個直連到CPU的M.2介面,一些高端主板還提供了最新的USB 4介面,擴展能力大大加強。而AMD方面也承諾會為新的平台提供支持至少到2025年,因此在新平台上,兼容到下一代Zen 5架構產品都不成問題。
最強的消費級CPU性能,大幅增強的擴展能力,以及對未來產品的兼容支持,我們完全可以站在銳龍9 7950X的肩膀上,打造一台足以「戰十年」的全能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