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新收「小弟」,魅族「嫁入豪門」。2022年7 月 4 日,星紀時代(吉利旗下)與魅族科技在杭州舉行了戰略投資簽約儀式,宣布了星紀時代持有魅族科技 79.09% 的控股權,並取得對魅族科技的單獨控制。
很多人都看好這場交易,認為這對於魅族,這個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先驅企業來說是最好的歸宿。但是「嫁入豪門」之後,魅族的未來一定會更好嗎?答案是否定的。本文可能比較悲觀,如有冒犯,也不關我的事。
前車之鑒
上一個「嫁入豪門」的手機廠商你知道嗎?如果知道的話,那咱們可以握個手了。2019年1月位元組跳動收購了鎚子科技,時隔2年之後的2021年1月,位元組宣布將不再進行堅果手機以及TNT顯示器等產品的研發。
雖然在這兩年期間鎚子的團隊還接連發布了兩款堅果手機,但鎚子手機在「嫁入豪門」之後僅僅兩年就永遠的離開了大家,這是讓人始料未及的。因為大家都以為位元組是想要踏足硬體,沒曾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大家都在調侃說:老羅也再也沒有機會為她「贖身」了。魅族會不會走上鎚子同一條路,現在咱們還不得而知,不過這個概率應該不會很低。
吉利車給不了魅族想要的
縱觀魅族手機的發展史:雖然魅族是先驅,但是從整體的銷量來看,魅族完全跟不上其他廠商的節奏。2008年做MP3起家的魅族轉型做智能手機,彼時距離小米成立還有2年,距離華為做手機也早了兩年時間。所以為什麼李書福在簽約發言的時候會說黃章是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創造者和開拓者。
2015年魅族手機銷量達2000萬台,成為當年手機市場中增長率最高的手機廠商,同時2015年魅族獲得阿里巴巴5.9億美元的投資,2016年魅族銷量超2200萬台,至此就達到他的巔峰。但與此同時,華米OV的銷量遠超魅族手機,基本達到過億台的銷量。
4G時代至今,手機市場僅剩下華米OV蘋果五家在互相搶食,據統計2016年前五大廠商市場佔有率達56%,2017年市佔率為71%,2018年為82%,2019年為91%,2020年為96%,2021年差不多也是96%。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魅族站起來,是選擇和其他幾大廠商一起去吃那可憐的4%,還是說吉利能有讓魅族從前幾大廠商嘴裡搶蛋糕的實力?其難度堪比李白跑過劍門關。
當然,虎口奪食也不是不可能,有且僅有一個例子。榮耀從華為分拆出去獨立運營之後,憑藉華為獨生子的巨大優勢以及股東們都是自己的供應商經銷商,以自身的產品力及品牌力,還有最重要經銷渠道,才能在整體行情向下的情況下,銷量仍逆勢高速增長。
我們看看榮耀有什麼?在華為手下的時候搭建起來的售前售後體系,華為單傳的系統技術,完整的成熟的大規模的供應鏈,無可比擬的經銷商體系,而最後才是Money。所以吉利汽車未必能給魅族手機想要的。
魅族也可能會有一個「體面」的未來
吉利收購魅族,為的主要是Flyme系統。羅老師有一句吐槽同行的經典語句「都是一個供應商供的,你在那裝什麼孫子」。
從羅老師的吐槽我們就可以看出,目前手機大廠中其實大部分硬體技術或者軟體技術都是供應商提供的。操作系統如何優化,硬體如何整合才是各大手機廠商主要做的內容,而這也是吉利拿下魅族的主要原因。
就用系統戶體量來看,排在Flyme前面的也只有華米OV蘋果榮耀三星了。
據魅族官方發布,截止2020年5月,Flyme系統註冊用戶量超1億。如果吉利是想把魅族做強,豐富自己的產業,那麼吉利不可能出手拿下魅族。吉利收購魅族,目的很明確,為了增強自身車機系統而來。智能汽車的最終目的是想要做到把汽車當手機一樣使用,魅族的Flyme有過億的系統註冊量,目前活躍的用戶量也近千萬。
吉利為了車機系統而來。系統的改善需要的是大量的交互數據,這期間需要魅族保持熱度與系統的持續更新,但車機系統成熟之後,吉利還是否需要手機硬體存在,還是一個未知數,這個主要取決於當時硬體產品存在的價值。
那麼很有可能最後剩下的就只有Flyme,如果魅族沒有了Flyme,他不可能叫魅族了,但是魅族沒有了手機,但是Flyme還在,他仍然可以叫魅族。最終,魅族手機可能離我們而去,但魅族憑藉Flyme系統還體面的留了下來。
到時候有人可能會感慨他的離去,但歷史本就是一個又一個時代組成,這個時代里又存在一個又一個過客,或許若干年之後,吉利也離我們遠去,但魅族和他的Flyme仍舊在某個領域綻放光芒。
全文完,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不錯,就幫我點個贊吧,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