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社交場合中,酒桌文化向來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很多人認為,懂得敬酒、會說話就是高情商的表現。但有趣的是,酒桌上總有這樣三類人——他們很少主動舉杯,卻往往能贏得眾人的尊重和好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不敬酒的高情商者」。
第一類:懂得「讓主角發光」的智者
在婚禮、慶功宴等重要場合,總有一些人安靜地坐在角落,把敬酒的機會留給主角。這不是因為他們不善言辭,而是深諳「不搶風頭」的處世智慧。
記得去年參加一位朋友的升職宴,席間有位年長的領導全程只舉杯三次:開場時祝賀主角,中間感謝主辦方,結束時祝福大家。事後這位領導告訴我:「在這種場合,說得多不如說得巧。把舞台讓給主角,才是最好的祝福。」
這類人明白,在別人的重要時刻,克制比表現更重要。他們不會用頻繁敬酒來刷存在感,而是用恰到好處的沉默,成就一場完美的宴會。
第二類:無需「證明自己」的實力派
酒桌上常能看到一些資深前輩或行業翹楚,他們很少主動敬酒,卻總有人向他們舉杯致意。這不是因為他們傲慢,而是已經超越了需要用敬酒來證明自己的階段。
某次商務宴請上,我注意到一位上市公司老總整晚只喝了三杯茶。後來熟悉後才知,他年輕時曾因喝酒誤事,從此立下「商務場合不飲酒」的規矩。令人驚訝的是,這個「不合群」的習慣不僅沒影響他的事業,反而讓他在商界贏得了「靠譜」的美譽。
第三類:堅守原則的「清醒者」
還有一類人,他們或因工作需要保持清醒,或因個人原則不喜應酬,在酒桌上顯得格外克制。我認識一位外科醫生,無論什麼場合都滴酒不沾。起初有人覺得他不近人情,直到有次聚餐時醫院突然來電需要緊急手術,他立刻清醒離席。事後大家才明白,他的「不合群」其實是對生命的負責。
這類人用行動告訴我們:真正的社交高手,不是看誰能喝,而是看誰能在喧囂中保持清醒。
酒桌選酒小貼士
有的時候酒桌上的酒也很重要,有的人在不喝,可能是對桌上那瓶酒實在下不去口——太辣、太沖、太難喝!
選酒這件事,真的不能馬虎。酒好,氣氛就好;酒差,場面就冷。酒桌禮儀重要,選酒也重要!如果是正式場合,比如商務接待、單位聚餐,那就別含糊,直接上名酒。預算夠就茅台,次一點五糧液,至少看著有排面,喝著也有底氣。
但如果只是公司團建、朋友小聚,就沒必要非得整那麼貴的。關鍵是選一款好喝又不貴、大家都能接受的平價好酒。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兩款性價比非常高的白酒,特別適合日常飲用和中小型聚會:
1、國康1935
這是一款正宗坤沙醬香酒,產自赤水河畔的核心產區。
它背後的釀酒人來頭不小——醬香酒大師範應華親自操刀。這款酒用的是紅纓子糯高粱+赤水河水,走的是和茅台一樣的大麴坤沙工藝,」12987」流程一步不少,一年釀造周期,五年窖藏時間,最後還加了10年的老酒勾調。
茅香味兒十足,入口柔和順滑,沒有那種燒喉嚨的刺激感,咽下去之後滿嘴留香,連說話都帶著點酒香!它不僅是一款好喝的醬香酒,更是一種致敬——回憶當年老一代茅酒風味,把這樣的工藝傳承下去的精神。
如果你喜歡正宗茅系風味,但又覺得飛天太貴,那這款國康值得一試!
2、豐谷酒
很多人一說起四川白酒,第一反應就是」六朵金花」——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這些大牌。但其實啊,在這六大之後,還有一款酒被不少人稱為」川酒第七朵金花」,它就是——豐谷酒!
它主打的就是一個」實惠又好喝」的路線,價格親民,走的是中低端性價比市場,特別適合當口糧酒。
屬於濃香型白酒,但和那些重口味的濃香酒不一樣,它喝起來不沖、不辣嗓子,反而有點綿甜的感覺,入口順滑,下喉乾脆利落,喝完嘴裡餘味清爽,雖然味道不算複雜,但回味還挺長的。
酒桌如人生,有時候不說什麼比說什麼更重要,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顯智慧。這三類」不敬酒的高情商者」,用他們的方式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社交藝術。下次酒局,不妨留意一下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或許,他們才是真正懂得社交真諦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