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變化!天津又調整住宅規範!層高至少3米……

感覺現在還沒有買房的,已經贏麻了。

不僅首付、利率降至史上最低,可以買到的房子也越來越好。

甚至很多還沒有交房,就已經過時。

因為,在住宅設計規範不斷放寬下,開發商創新力大幅提升,新供應的住宅產品「後發優勢」越來越強。

6月20日,天津市住建委官方公眾號又發布一則通知:

《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已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組織修訂完成,即將於2024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這也預示,新一輪產品進化即將到來。

對比之前,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主要有六大變化:

·提升了住宅層高標準,

·加大了住宅套型、各功能空間的使用面積,

·提高了電梯設置標準,

·增大了住宅建築各部位門洞口,

·完善了住宅智能化設計要求,

·增加了住宅室外環境設計要求。

其中最重磅的為層高的提高。

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將原標準「住宅層高宜為2.8m」調整為「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0m」。

並提高了住宅室內凈高要求。

這一條,影響極大。

現在天津市面上層高基本在2.9米-2.95米左右,甚至還有2.8米的。

很多改善盤會做到3.15米,個別的會做到3.3米。

但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卻規定,「住宅層高不應低於3.0m」。

也就是說,3米是底線。

以後新建住宅的層高,都必須得在3米及以上。

這也意味,開發商的建築成本要增加了。

一般,每增加10公分,建築成本就得提高2-3%。

當然,對於買房人來說,自然樂見其成。

2.8米的層高裝完吊頂、地暖後,頂多2.6米左右,個兒高的會感覺特別壓抑。

提高到3米及以上後,居住起來會更舒適。

同時,電梯設置標準也提高了。

原標準只是規定「6層及以上或入口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超過15m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

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調整為了:「入戶層為二層及二層以上的住宅建築應設置電梯」。

這也是為適應當下居住需求所做的改變。

看二手房也能看出來,大多掛牌的房源都是沒有電梯的。尤其老房子,7層到頂甚至8層到頂都沒有電梯。

而新房則是洋房、高層就會配電梯。

疊拼有的也有,但並不強制。

但現在新版標準,幾乎「一刀切」,只要不是平房都得設置電梯。

當然,現在天津也沒有新建平房的。

這就等同於說,所有新建住宅都得配建電梯。

包括疊拼也必須建電梯。

並且,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還將原標準中「12層級以上的住宅應設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調整為「設置電梯的住宅單元至少設置一台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也就是說,所有新建住宅都得設置擔架電梯。

無論是幾層到頂的,且至少一台起步。

這會導致,12層以下的住宅,為了節省成本,會直接把方形電梯變成擔架電梯。

換言之,以後12層以下沒有方梯了。

另外,新版《天津市住宅設計標準》還加大了住宅套型、各功能空間的使用面積。

將普通套型最小使用面積由32㎡提高到36㎡;

最小套型使用面積由23㎡提高到30㎡。

同時增大了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廚房、衛生間等功能空間的使用面積。

普通套型主卧不應小於10㎡,次卧不應小於6㎡,

客廳的使用面積不應小於12㎡,

廚房不應小於5㎡,

使用面積大於10㎡的餐廳、過廳等應設有窗戶……

之所以作此調整,是為了進一步適應住宅全生命周期的多樣化、個性化使用需求。

也會規避一些極致小三室的出現。

現在市面上就已經出現80平米的三居了。

「增大了住宅建築各部位門洞口」,對買房人影響不大,主要是為了滿足安全疏散、輪椅通行需要。

只是會增加精裝房的成本。

包括「完善住宅智能化設計」「增加住宅室外環境設計要求」,也都是從居住者實際居住需求出發,做出的調整。

並提出,住宅建築宜設置智能家居系統。

新增「室外環境」一章,規定了建築布局、道路組織、綠化場地設置、配套設施建設等內容。

要求綠化景觀設計應以喬木、灌木為主,不宜大面積種植草坪。

除了以上這些外,還有很多點:

包括,新建住宅宜進行全裝修設計、住宅宜設儲藏室、每套住宅宜設陽台或平台、小區宜人車分流、地上不應設置機械式機動車庫……

整體看,滿紙都透著——建築成本要提高了。

本次新版標準是為響應住建部號召,為高品質住宅建設提供標準和引領。

畢竟房地產已經進入新時代。

未來「住宅雙軌制」已明確,剛需保障化,改善市場化。

現在保障房建設如火如荼,「好房子」建設自然也不能落後。

不僅有房住,更要住好房。

第一步就是,大力提升好房子的設計水平。

可以預見,住宅的「供給側誘惑」,又要加碼了。

本文內容來源於公開渠道彙集整理,旨在提供相關信息,僅供參考,發布平台及作者不保證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項目的具體情況如規劃、設計、戶型、面積、價款、建設進度、銷售情況、交付標準和時間、配套、物業等請向有關部門或者項目權利人進行調查了解核實。本文觀點僅供學習交流使用,系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承諾和保證,不得作為投資、購買、租賃等決策的依據。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不動產系大額資產,請通過政府和不動產項目權利人詳細調查了解核實後謹慎決策。發布平台和作者對讀者個人行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