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中醫,增長健康
(192)《黃帝內經》勞心不牢身,易得痿症
《素問·靈蘭秘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順小腸,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
小腸位於腹中,上端接幽門與胃相通,下端接闌門與大腸相連,是一個較長管道器官。小腸與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與心相表裡,屬火屬陽。中醫稱小腸為「受盛之官」。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這樣告訴了人們小腸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
受盛化物
受盛有接受,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具有變化、消化之意。小腸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飲食物,故小腸是接受胃內容物的盛器。
受盛化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接受經胃消化後的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二是指飲食物緩慢下輸,必須在小腸內停留一定的時間,以利於進一步地消化吸收。
如果小腸受盛功能失調,傳化停止,則氣機失於通調,滯而為痛,表現為腹部疼痛等。如化物功能失常,可以導致消化、吸收障礙,表現為腹脹、腹瀉、便溏等。
泌別清濁
泌,即分泌;別,即分別、分離;清,指水谷精微,即具有營養作用的物質;濁,即代謝產物。
小腸的泌別清濁功能有三個方面:一是將小腸消化後的食物分為清、濁兩個部分;二是將水谷精微吸收,把糟粕部分排入大腸;三是小腸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時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並將無用水液泌滲入膀胱而為尿。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小腸的生理功能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小腸出現病變,不僅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現腹脹、腹痛等癥狀,還會影響到大小便的排泄,如小便短少,大便稀溏等。
要保養好小腸,平時要從飲食上入手。通常情況下,在下午13~15點,此時是小腸經當令,也是保養小腸最佳時段。因此,午餐一定要在下午13點之前吃完,這樣到了小腸經當令的時間就可以最大化地吸收食物的營養。
午餐一定要吃好,飲食的營養價值要高、要精、要豐富。午餐以簡單、重質不重量為原則,避免吃得過飽,否則整個下午都會覺得沒有精神。
午餐可以選擇增強心臟功能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山楂、草莓、蘿蔔、胡蘿蔔、黃豆及胡椒、辣椒、紫蘇等稍帶一些香椒味的食物。不過羊肉含有較多脂肪,只能吃少量,牛肉也不宜吃得太多。
如果午餐吸收不好的話,就會在體內產生大量的垃圾。一些女性常長黃褐斑,有的醫家認為屬於小腸有病,光靠美容是沒用的,還要重視內部調養。
【一日一言】《淮南子》曰:神農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醫方興矣。《嘉祐補助本草》掌禹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