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創業小夥伴約飯,談了整整一個下午,吐沫星子噴到臉上都沒空擦。在ai的發展前景方面,倆人的共識出奇的一致。
更為難得的是,我們一致認為,山東的企業,將迎來ai的浪潮。
此浪潮非彼浪潮,浪潮的deepseek訓推一體機賣的非常火爆,要從生產線上搶單。
山東的經濟有什麼特點?
一是民營經濟佔主流(和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不同),民營市場主體數量從2016年的617.7萬戶增加到2021年的1311.8萬戶,2024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5.1萬億元,同比增長5.8%,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51.8%,且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2.53萬億元,連續13年穩居全省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二是山東的民營企業以石化、鋼鐵、電解鋁等重工業行業為主。
在互聯網行業高速發展的大潮中,山東因為其行業構成,明顯比阿里騰訊這種輕資產高科技的企業所在的省份落後了。
然而,當deepseek橫空出世後,山東的情況又變得不一樣了。
小姐姐常年沉澱在山東的工業企業做信息化解決方案,做了erp做mes,隨著deepseek的到來,她坐不住了,跑來找我。
一個很驚悚的事實是:這都2025年了,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還沒有完整的信息化。
並非企業支付不起信息化的費用,而是因為企業間的經營模式差異巨大,傳統的erp廠商很難適配每個行業。業務人員不懂it,軟體公司開發人員又不懂業務,企業只能買一個erp/mes框架,升級模塊成本高昂還不一定適用,只好配合excel縫縫補補勉強用著。
這也是中國erp廠商最大的痛點之一。
sap、oracle進入中國的時候,和企業keyuser對接的不是技術人員,而是埃森哲等諮詢公司,它們把企業的經營模式了解透徹後,再聯合技術人員對erp系統進行改造,從而適配不同的企業。
但直到現在,國產erp依然以技術人員直接參与企業業務需求對接,漏掉了流程再造的過程。
一方面是因為國產erp大多是it公司起家,缺乏諮詢業務的經驗;另一方面是國產erp競爭慘烈,利潤過低,壓根沒有空間再塞入諮詢公司賺一手。
當deepseek來臨的時候,企業看到了數字化轉型的春天。
智能體的開發近乎零成本,在大模型的加持下,小型創業公司甚至企業的技術人員都有能力進行智能體的搭建。
大模型將會重構所有信息系統,當然了,這句話不止我在說,idc也這麼說,幾乎所有的國產erp廠商都在說。

舉例:
一家非常傳統的機械加工企業,以前的工作模式是把單機版儀器產生的質檢數據導出excel,然後由質檢人員匯總加工。
如果為了這個質檢流程上一套信息系統,可能要十幾萬幾十萬,本來利潤就很卑微的機械加工企業出不起這個錢。
但使用智能體就完全不一樣了,開發成本極低,外掛個工業平板和ai大模型交互,能做到快速上線。

那麼創業公司賺什麼錢呢?
服務。
未來軟體產品的利潤越來越微薄,甚至不賺錢、虧錢,賺錢靠的是服務。
比如幫助企業訓練專用大模型,對質檢數據進行打標。
和企業共同成長。
這類工業企業在齊魯大地上千千萬萬,是一片龐大的一眼望不到頭的藍海市場。
後deepseek時代一定是卷應用,尤其是ai和工業相結合的應用。
歡迎一起來玩。
請記住:不必考慮自己的職業會不會被ai替代,因為肯定會被替代,而是要考慮自己的職業被ai替代後,能為ai做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