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衝突即將滿三年之際,彭博社近日援引匿名知情人士的話說,預計美國政府將於下周末(14日至16日)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期間提出一項美國盟友們「期待已久」的旨在結束俄烏衝突的「和平計劃」。
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命的俄烏問題特使基思·凱洛格5日晚間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他將在慕尼黑之行中與歐洲領導人進行討論,並向總統特朗普彙報。但他不會公開提出該計劃,這是特朗普的事。
△彭博社報道截圖
彭博社報道稱,凱洛格等人最近幾周一直暗示,該計劃將尋求特朗普盟友所說的「以實力求和平」,內容包括可能「凍結衝突」,讓俄羅斯軍隊控制的領土處於未決狀態,同時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以防其「再遭攻擊」。
△彭博社報道截圖
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方無法接受「凍結衝突」或暫時休戰,因為這將被西方用來加強烏克蘭的軍事能力。
扎哈羅娃強調,俄羅斯需要「可靠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和機制,以確保防止危機重演」。
△塔斯社報道截圖
「他要給俄烏『對等施壓』」
所謂「凍結衝突」的提法,最早出現於2023年11月。
當時,多家媒體紛紛轉載德國《圖片報》(bild)的一則爆料稱,考慮到戰局對烏克蘭越來越不利,美德兩國正秘密醞釀一項計劃,以勸說烏克蘭與俄羅斯展開和談。
據稱,一名德國政府消息人士告訴《圖片報》,作為烏克蘭最大的兩個軍事援助國,美德希望「通過精心設定軍事援助範圍」來推動烏俄談判。
具體說,就是西方國家所提供武器的數量和質量應確保烏克蘭在無法「完全解放其領土」的情況下能夠守住前線,並擁有「足夠強大的談判地位」。如果談判不成,美德尋求的替代方案是至少確保前線的穩固,「在沒有正式協議的情況下實現『凍結衝突』」。
△烏克蘭《基輔獨立報》報道截圖
諷刺的是,烏克蘭危機全面升級後,俄烏雙方曾進行過多輪談判並一度取得積極進展。但恰恰是在西方的阻撓下,和談最終陷於停滯。
與之相應的是,西方為烏克蘭提供了巨額軍事支持,援烏武器裝備也一路升級,希望藉此助烏「取勝」,以便在未來談判中處於有利地位。這種算計也讓最初設想的「凍結衝突」胎死腹中。
這個概念再次被提出,是在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年。志在必得的特朗普早在大選尚未舉行時就授意日後被他任命為俄烏問題特使的退休將軍凱洛格擬定了一份結束俄烏衝突的戰略。
根據該戰略,凱洛格計劃沿俄烏雙方當前的實際控制線「凍結衝突」,推遲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的討論,並同時施壓俄烏雙方啟動和談:如果烏克蘭不願談判,美國將停止對烏軍援;而如果俄羅斯不合作,美國將增加對烏武器供應,並對俄實施大規模製裁。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凱洛格2月1日稱,特朗普正計劃向莫斯科和基輔雙方施壓,以促進俄烏衝突的結束。凱洛格說,特朗普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知道該在哪些方面施壓,哪些方面不該施壓,更重要的是,他會在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之間製造槓桿。
然而,這種「對等施壓」的政策不僅令烏克蘭和其他盟國的一些人感到震驚,更是招致俄羅斯方面的批評。
「結束俄烏衝突沒有靈丹妙藥」
其實很多人注意到 ,美國新政府對俄烏衝突的政策反應充滿矛盾。
特朗普就職前一直表示結束俄烏衝突是他的「首要國際任務之一」,曾誓言要在上任後24小時內實現俄烏停火。但重返白宮之後,他似乎開始意識到了任務的艱巨性。他任命的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原計劃新年伊始訪問基輔並與歐洲多國官員舉行會談,但後來卻決定推遲行程。
△彭博社報道:烏克蘭總統辦公室消息人士2月7日透露,凱洛格將於20日參加完慕安會後訪問基輔和一些歐盟國家。
與此同時,特朗普豪言壯語要結束俄烏衝突的最初期限「24小時」也被延長到了「100天」。
△美國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左)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專訪時稱,特朗普指示他在100天內結束俄烏衝突。
更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政府的「促談」表現。
美國總統特朗普4日表示,他近日正在與俄烏雙方進行建設性的通話,但他並未提供對話相關細節。
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5日在證實「目前烏克蘭已經開始與美國政府方面進行磋商」的同時表示,目前美國對烏援助和支持沒有減少,也沒有停止,而是在繼續。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一邊促談一邊繼續遞刀,著實令人大跌眼鏡。
實際上,早就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道,美國的歐洲夥伴認為,特朗普和凱洛格改變關於結束衝突時間的措辭表明,他們「不會立即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對此,俄烏雙方也都有著各自的認識。
烏克蘭總統辦公廳主任安德烈·葉爾馬克近日稱,美國關於在100天內結束衝突的和平計劃只存在於媒體口中。
△烏克蘭國家新聞社網站報道截圖
針對特朗普4日稱美國正在和俄烏就結束衝突舉行非常有建設性的會談並讚揚協商取得的進展、表示希望可能達成的協議將「超出所有人的預期」,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6日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表示「不要著急」,稱莫斯科和華盛頓尚未開始討論俄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之間可能舉行的會晤。
「他們還沒有進行任何初步接觸,討論是否需要會面,以及如果需要(會面),何時以及如何會面。」
△塔斯社報道截圖
俄羅斯此前的一貫態度是,不拒絕談判,但談判必須基於當前的「領土現實」,而且「最重要的是消除衝突的根源」。
一方面,俄方多次強調,正是北約背信棄義持續東擴並宣稱將最終吸納烏克蘭入約,才迫使俄對烏髮起特別軍事行動。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俄絕不允許踩踏的「紅線」。另一方面,俄方多次強調,將堅持完成特別軍事行動的所有目標,因此「凍結衝突」目前不是俄方的選項。
△《莫斯科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事實上,俄方早就認識到,不應對美國本屆政府抱有太高期望。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認為,結束俄烏衝突沒有靈丹妙藥。許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身上,但沒有多少理由相信他能夠保證俄烏和談成功。
「和平不是靠下達命令就能實現的,它需要解決導致衝突爆發的根源。特朗普在這方面沒有提供解決方案,可能也無法提供。」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報道截圖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策劃丨王堅
撰稿丨李皓
編輯丨楊楠
簽審丨江愛民
監製丨關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