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翻譯:遇到江豚,吉利,利於渡過大川,貞卜有利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虞字
1.官名
《詩·召南》:於嗟乎騶虞。——獸官
《易·屯》:即鹿無虞——獸官
2.作地名
夏禹封舜子商均於虞,為今河南省虞城縣
3.作國名
《史記·貨殖列傳》:虞夏以來。(夏朝前叫虞朝)
4.料想
《左傳·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料想
5.擔心
《詩·大雅·抑》:用戒不虞。
6.祭禮
《儀禮·士虞禮》;士既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於殯宮以安之。
燕字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通宴,宴請
翻譯:虞祭,吉利,遇到這樣的事情就不要宴請了
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翻譯:鶴鳴在晚上,它的子女附和;我有好酒,我和你一起奢靡吧。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翻譯:遇到敵人,有的擂鼓有的休息,有的哭泣有的歌唱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
翻譯:月亮接近望月,馬匹丟失,無過錯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
翻譯:抓住俘虜,把他們捆綁在一起,無過錯
九六:翰音登於天,貞凶。
翰字
《詩·大雅·常武》:王旅嘽嘽,如飛如翰。——疾速
《詩·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
《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雞曰翰音。""
翻譯:野雞的聲音衝破雲霄,貞卜兇險。
綜述:《史記》載:「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於下,至於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雲。」
1,我們看看《中孚》卦辭:豚魚吉,和《史記》的白魚類似,應該屬於白色的江豚;
2,九六爻「翰音登於天」與《史記》「其聲魄雲」,應該屬於一種紅色野雞的動物
《史記》記載晚於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書》曰「白魚入於王舟,有火復於王屋,流為烏」所以司馬遷的這段記載是《尚書》某個已經遺失原文。
在結合《禮記》中虞禮,是指人死後要宴請親朋,但是「有它不燕」,很顯然,這次伐紂前約定了伐紂時間,或許還是文王活著的時候約定的,出其不意就是文王剛好去世,再次貞卜,依然得到吉利的日期,武王就沒有組織「燕」(宴請),鶴鳴在陰,就是比喻文王去世,其子和之,就指武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這個是紂王還在家裡歌舞昇平。用兩個對比作喻,九三是邊走邊討伐,有抵抗的,有支持的,六四是指武王隊伍走迷失了,九五是描述抓了很多俘虜,為第二次討伐掃清障礙,九六是不祥之兆導致這次征伐停止。
所以《易》才是真實的史料,《史記》、《天人三策》等都有部分誤解。《史記》: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屈原《天問》:武發殺殷,何所悒?載屍集戰,何所急?這些記載都指出了一個問題:武王在文王死後,馬上出兵,討伐紂王,《中孚》卦給我們的解釋其實就是,約定的日期不能改變,文王意外死亡,打亂了大家的節奏,導致這場孟津觀兵很唐突,而此卦之所以叫《中孚》其實,我們在前面的卦已經解釋過了,孚為外族人,中則是保持中立之意,那就是保持中立的外族人,武王在孟津之後的第二年,紂王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彊抱其樂器而奔周。讓中孚之人(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倒戈相向,同時清除紂王旁邊賢臣。參看毛選就清楚了:
《毛選二卷》:爭取中間勢力,就是爭取中等資產階級,爭取開明紳士,爭取地方實力派。這是不同的三部分人,但都是目前時局中的中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