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秀。
最近有個讀者找到我,說他這個人一直財運不濟,活到三十多歲都沒什麼財運,是不是應該找大師破一下。
我說《六祖壇經》有句話,叫莫向外求。
意思是一切機緣,本質上都在你自己,不在別人,更不在外界。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直倒霉,一生都有幾次發財的機會,但人和人在遇到財運時的反應,可能天差地別。
所謂沒財運,有的人是因為能力不夠,所以接不住;
有的人是因為選擇無力,在錯誤選項上極其堅韌,對正確選項卻連推帶搡;
有的人是因為性格衝動,犯錯永遠第一時間,改錯永遠無盡拖延……
所以不是你沒有財運,而可能是因為你的錯誤認知,在財運來臨時,你把它推出了門外,甚至還怕財運走不快,狠狠在它屁股上踹了兩腳。
所以與其找大師,不如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有什麼問題。
01.
聰明、努力、膽量?
任何跟機會有關的東西,都必然伴隨著考驗和風險,就必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種代價可以是智力、勤奮,或者敢冒別人不敢冒的風險。
我曾經跟一個老領導有過關於招聘的對話,這個領導本碩都畢業於海淀某 top3,有名校畢業的傲氣。
她說不太喜歡特別差學校的應聘者,尤其是本碩學歷都很差的學生。
我說,你這是學歷歧視!
她說自己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學歷,而是學歷所反映出來的性格特質。
首先是這些小孩本碩都沒考上好學校,要麼不夠聰明,要麼不夠努力。
這兩種特質的缺失,會決定他很難成為好員工,即便是有好機會也抓不住。
注意,不是不能成為,而是很難成為。現在工作節奏這麼快,誰不願意直接招一個好苗子呢?他就很難有好機會。
我說,那也可能是他高考失利了呢?
她說,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他明明失敗了,他也知道自己應該做到更好,但他沒有重來一次的膽量。
如果天賦、勤奮都沒有,再沒有勇氣,不敢冒常人所不能的風險,那麼這個人就很容易長期在低水平線上徘徊。
所以你可以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
你天賦好么?
天賦不好,你足夠努力么?
如果都沒有,你敢不敢推倒重來呢?
老實講,你缺一項沒關係,缺兩項也湊活,缺三項就危險了,那就只好忍受不滿意的生活了。
就算真的有財運擺在你的面前,你也看不見、拿不住、干不久。
02.
總處於「糾結」的狀態當中
很多人並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因為不夠純粹,總喜歡說一些既要又要的漂亮話,實際上是拎不清的糊塗蟲,於是什麼都得不到。
電視劇《歲月》里,聞局長曾經跟胡軍飾演的梁志遠說過:
這人啊,不怕一直好,也不怕一直壞,就怕時好時壞,沒有特點。
不是說讓你做壞人,而是說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這樣,不夠純粹,也沒什麼特點。
總是處於一種糾結的狀態中,要麼是既要又要,要麼是怕這怕那,處於一種騎牆的狀態,反而什麼都做不好。
你想賺錢,雖然努力工作,但又不夠努力,於是錢就沒賺到;
你想考研究生,但又怕錯過求職,於是邊考研邊求職,兩個不夠好;
你想讓領導認可,又怕同事說你跪舔,總是處於曖昧狀態,領導沒有認可你,同事依然覺得你跪舔……
與其既要又要,倒不如想明白自己到底「更想要」什麼,然後在一個單點瘋狂投入。
真正目標明確的人,猶如一把鋒銳無匹的刀,絕不會被目標外的東西牽絆。
這也是華為的競爭策略,在目標上永遠比對手投入更多,是最好的競爭策略。
與其在不同的目標之間反覆橫跳,倒不如再開干之前就想好,自己到底想追求什麼目標,為這個目標設置一個成本線,然後義無反顧的去沖,如果到了成本線還沒有實現目標,就及時止損。
03.
陷入「唯一真理觀」
我們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習慣了凡事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當你走上社會之後,尤其是閱歷增多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太複雜了,很多問題的答案都不只一種,解決問題的道路也不止一條,很多事情都不能說死。
但機會之所以是機會,就是在於很多人剛開始都看不懂。
道理很簡單,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有限的知識、經驗、立場,去認識這個複雜的世界,所以也只能理解自己能理解的那一部分。
當足以改變你命運的機會來臨時,看不懂才是常態。
一定要走出唯一真理觀,決不讓自己的成見束縛自己,進而認為自己的想法就是唯一真理,否則就很容易錯失機會。
舉個例子:
我讀中學時就有淘寶,但那時候我覺得誰會在網上買東西,準會被騙吧!結果淘寶很快壯大了。
我讀本科時專業是廣告學,我覺得任何時候都會有廣告,最初以進 4A 廣告公司為榮。現在 4A 也逐漸out了。
我讀研的時候,認為淘寶、京東二強並立,絕不可能有新的挑戰者,結果拼多多橫空出世。
我開始做新媒體的時候,覺得人永遠都需要讀文章,視頻拍攝成本又高,絕不會大行其道。但現在抖音、快手、B 站一個比一個猛。
反覆被打臉之後,我再也不敢輕易說什麼東西絕不可能了。
所有這些我認為不可能,或者被漠視的趨勢,其實本質上都是推出門的財運,而我們還反覆的勸說自己,這座金山裡一定沒什麼財富啦。
說這個的意思,不是鼓勵大家什麼都去試試,而是告訴大家凡事不要說死,尤其是不要堅定的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
根據我的經驗,凡是那些讓你跳著腳罵街,或者是從心眼裡不認同的東西,才可能是未來的機會所在。
04.
越是不如意的生活,越不應該小修小補
所謂格局,就是一種價值排序,就是在你的價值世界中,什麼事情更重要。
如果在你的價值世界中,最重要的都是一些小恩小惠,那麼你就無形之中,給自己設置了一道天花板,再好的機會擺在你面前,你也會視也不見。
不是機會不好,而是你鎖死了自己的雷達,根本就不認為自己配得上更好的機會。
但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找一些小機會,對生活進行小修小補。但實際上這類機會都很難完全改變你,還鎖死了自己的格局。
曾國藩有一句話,「積頑以後,鎮之以猛」。
大意就是積累了很久的頑症,要施加猛葯才能見效,而不能一點點改進。
前段時間我去一個朋友家裡做客,他家裡一個個大箱子,裝滿了女性飾品,比如頭花、耳釘之類的。
他說這些東西是以前擺攤進的,之所以一直存著,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去擺攤,實在不行也可以在鹹魚上賣掉。
他說因為現在工資太低,所以只能幹點這些補貼家用。
我說那你賺了多少錢呢,他不好意思地說,零零散散幹了一個半月,也就賺了一千多。
我說你明明可以去做更高凈值的東西,為啥非要做這種低凈值的事情呢?
我說遠的不說,你不是會寫文章么,我們這邊就可以提供兩千一篇的內容崗位啊。
再不濟你也可以去學個技術,比如視頻剪輯,我們這邊的兼職剪輯,一個月還賺八九千呢。
但他之所以不選這些,無非是因為寫文章和學剪輯,周期更長、成本更高,但是擺地攤卻毫不費力,甚至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擺地攤只能讓你的收入增加 10%,但是還有工作能讓你的收入增加 100%,前者對你幫助不大,後者能顯著改善生活,你選哪個?
你追求的是更高的收入,而不是簡單、輕鬆、自由,有異議的可以查看第二部分內容。
你現在越是對自己,就越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
05.
Tips
按照慣例,我都會在文章最後一部分給大家一些更具操作性的建議。以下是如何更好地抓住財運:
1)尋找貴人。
之所以要尋找貴人,不是說能給你提供機會、金錢,而是說能提升你的認知,因為有些道路擺在那裡,他不指你就看不見。
怎麼尋找貴人呢,並不一定要約他吃飯、加微信,鑽研他的文章和書籍、項目也是可以的。
如果實在想得到指點,可以付費,或者瘋狂提供價值。
2)要與人為善。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可能給你輸出價值,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人,也不要輕易與人為敵,你也不知道機會會卡在哪裡。
3)不要既要又要,要保持純粹。
想賺錢就努力去賺,不要擔心誰說你鑽錢眼,也別擔心別人說你跪舔,更別擔心外人的嫉妒,只有把錢拿到手裡,才是真正的實惠。
至於其他,外人於我如浮雲。
4)尋找自己能力範圍內,效益最大的事情。
每個人都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建議你選擇變現效果最好的一種。
有的人強調愛好,有的人強調穩定、自由,但其實所有工作干到最後都是無盡的瑣碎,再說世界上也沒有永遠的穩定,如果是這樣還不如選擇變現最好的方式。
5)普通人逆襲,最好的辦法是專業化。
窮人家的孩子,想要逆襲,當然不是暴富那種,最好的辦法是專業化。
讀書好的可以去做程序員、工程師、醫生。
讀書不好的可以去做廚師、專業小工。
任何在小範圍內能拔得頭籌的專業人才,月入兩萬以上不是夢。
6)保持開放,任何讓你反感的東西,都可能是機會。
我在網上見過各種各樣的噴子,理念的不同,對他們來說就好像殺父之仇。
但其實那些你不認同的理念,那些你從心底反感的東西,可能都是機會所在。
就算不是機會,也可以拓寬你對世界的認知。
所以,當噴子,就鎖定了你的人生道理。
謹記,祝好。
——如果你覺得不錯,點個轉發、在看 吧。
* 作者簡介
阿秀,一個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夢想家,一個熱愛碼字的個人管理專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網收穫千萬級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