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繫辭傳》里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世間的萬事萬物呢,都有陰陽,而且陰陽對立而統一。
先看陰陽魚這個圖,陰陽魚給人一種非常平衡和諧的感覺,它的陰中帶有一點陽,陽中帶有一點陰,互相制約相互轉化。
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陰陽轉化體現的就是一種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會進入一個轉折點,開始走向他的另一面,比如我們白天的中午一般是最明亮,溫度也是最高的時間,然後正午一過呢,就開始逐漸的變涼變暗,進入夜晚由陽轉陰,這是我們每天都見到的最明顯的陰陽轉化,一天如此,一年也是如此。
我們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也是一個輪迴的狀態,冬夏春秋都是一種陰陽的轉化,而我們的生命盡頭呢,是死亡,而死亡的反面又是新生,這也是一種陰陽轉化。
大家想一下我們身邊有沒有絕對完美的人,我們常說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小缺點,偶爾還有一點小邪念,這就可以理解為陽中帶陰,再比如一個有過犯罪前科的人,他就是一個絕對很壞的人嗎?肯定不是,他也可能很愛自己的父母,內心呢,也有很多柔軟的地方,經過改造,他可能浪子回頭,這也是一種陰陽的轉化。
我們大家都聽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這個故事也體現了很多陰轉陽,陽轉陰的道理。
故事裡面先是老人的馬丟了,這是一件壞事,但是沒多久,馬不僅自己跑回來,還帶回來了好幾批外面的馬,這壞事呢,就變成了一件好事。緊接著,老人的兒子去馴馬,從馬上跌落受傷,好事呢,又變成了壞事,再後來邊疆打仗,官府徵兵老人的孩子因為腿傷留在家裡,沒有戰死沙場,壞事呢,又變成了好事,所以說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好事壞事,萬事萬物都是陰陽互動的。
再說一個我們自己的身體能感受到的例子,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這個相信大家都聽過,我們身體著涼的時候是不是很容易發燒?這個就是寒極生熱,而當我們發燒到了一定的程度,雖然我們身上額頭上都在冒汗,但是我們感受到的是冷是想蓋厚厚的被子,這個呢,就叫熱極生寒,易經上面說,重陰必陽,重陽必陰,相互轉化。
易經上面陰陽轉化的道理,可以用來解釋萬事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