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克10 EM-P發布,20萬級插混轎車標配四驅,因為比空懸效果好?

以前20萬價位,一般只能買到一款主流B級轎車。但現在,配上大電池的C級轎車,在這個價位,也可以讓人挑花眼。隨著領克10 EM-P的發布,領克也將加入到這場競爭中來。那後發的領克10 EM-P,到底要憑藉什麼,從比亞迪漢系列,奇瑞風雲A9L等競品中,脫穎而出呢?這個還要從已知的,新車標配的激光雷達、電四驅、FSD可變阻尼懸架等功能中,去找答案。

高性能的背後,突破口是駕駛輔助

四驅也好,激光雷達也罷,都是好東西。問題是,從領克的價格體系來看,領克10 EM-P註定是20萬元左右的價位。在這個價格段,直接標配四驅加激光雷達。無論從成本角度,還是產品特性角度,都會讓人感覺有點奇怪。成本就不說了,產品特性方面,標配激光雷達肯定就是要主打駕駛輔助能力,那四驅又是為什麼呢?

當然,有電四驅,肯定性能更強。但僅看前橋部分領克10 EM-P的性能也是完全充沛的。其中,1.5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就有120kW,前橋P3電機的最大功率則有180kW。並且前橋還帶一台3擋DHT混動變速箱。這種情況下,領克10 EM-P還給後橋加上了一台P4電機,最大功率有90kW。如此,整套P1+P3+P4的插混系統,綜合最大功率達到390kW,系統最大扭矩755Nm。

且不說,這還只是一款轎車,並不是SUV車型,前驅完全是說得過去的。退一步來說,給頂配用上四驅就行了。既然是標配四驅,就說明領克10 EM-P有必須上四驅的原因。而且這個原因很可能與激光雷達的標配訴求是一致的,即為了實現更好的智能駕駛輔助效果。

我們回到領克10 EM-P的動力系統上來,它不僅是一款插混車型,而且還是多擋插混。所以前橋在動力輸出上,天然要比單擋插混,以及純電動更加複雜。這種複雜對於需要精密控制的智能駕駛輔助而言,天然是需要克服的。特別是需要急加速、急減速等危險場景下,直接由電驅介入的反應速度和初段扭矩,是一定高過升降擋的過程。這個,很可能就是領克10 EM-P為什麼把標配激光雷達,與標配電四驅給綁定在一起的原因。

主動底盤,四驅比空懸更重要?

接下來更進一步,因為前面基本解釋了更寬泛的電驅對駕駛輔助的意義,還沒完全解釋,為什麼一定是四驅。這個當然有前橋電機也不可能無休止堆砌性能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後電機的投入產出比,遠高於繼續堆砌前橋電機。

從底盤基礎來看,領克10 EM-P的前橋採用的雙叉臂結構。這種懸架結構本身就很占空間,再加上多擋變速箱的存在。刷前電機功率,顯然不是上策。至於後橋,標準五連桿獨立懸架,在放置後橋大馬力電機方面,有著天然優勢。可以說,90kW的功率表現,只是平衡成本和需求之後的結果,並不是這套底盤的上限。

另外,後置電機的加入,構成全車電四驅結構的同時,也賦予了這台車更高的主動底盤潛力。如今,聊駕駛輔助技術的能力,已經避免不了掛鉤主動底盤技術。在有強大的感知能力(預瞄),以及強大的算力之後,主動底盤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過領克10 EM-P缺乏主動底盤的常見配置,即空氣懸架。這個就是成本平衡之後的產物,對一款20萬元級別的轎車而言,在標配了激光雷達以及電四驅之後,還想要空氣懸架,就顯得大可不必。

而且,在這種權衡下,電四驅本身的效果,或許還要優於空氣懸架。因為四驅本身,就可以為車身穩定做出突出貢獻。加入預瞄能力後,車輛完全可以通過前後動力分配,來提前應對複雜的路面狀況。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電四驅,對車輛在X軸和Y軸方面的調整,是迅速且精準的。

至於空氣懸架,很顯然是對Z軸的幫助顯著。為此,領克10 EM-P拿出了折中方案,也就是標配FSD可變阻尼懸架。後者雖然效果和幅度上不如空氣懸架,但也是「花小錢辦大事」的直接呈現。由此可以發現,領克10 EM-P標配的三個核心技術部分,在智能駕駛方面,實現了技術邏輯的閉環。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顏值、操控等領克的傳統優勢之外,領克10 EM-P想要真正破圈的核心競爭力,很可能是放在了智能駕駛輔助功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