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油價普遍回到6元時代,日系混動汽車或將迎來轉機

「兩田一產」是否要完?

近期有一些日系汽車用戶和新能源汽車粉絲通過留言或在線下提出這個問題。「兩田一產」是不是要完了呢?似乎面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強勢,日系汽車確實已經無力招架。日產、本田兩大品牌的銷量下滑幅度不容樂觀;即便是全球銷量最高的豐田汽車在華市場的表現也不復從前,尤其是「加價賣車」的場景再沒有了,雷克薩斯也不行。

可是日系汽車應該還有轉機,只要油價能回到6元時代的話。

普通混動的優缺點

日系汽車之所以會潰敗是因其主打燃油車和混動車。雖然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也有一部分的銷量來自混動車,尤其是在c端;可是國產汽車主打的是插電混動車,而日系汽車主打的是不支持外接充電的普通混動車。

比如豐田凱美瑞、亞洲龍、榮放等車的雙擎版,本田雅閣或cr-v,包括日產奇駿的e-power也是非插電增程混動汽車。

這些車與插電混動汽車相比有兩個缺點:

  1. 綜合用車成本更高

  2. 不屬於新能源車型

第一點很好理解。因為電價低,充電行駛成本可以低至每公里0.1~0.2元;插電混動汽車基本都被當成純電動汽車使用,無非是偶爾的長途才會用一點油,所以綜合用車成本顯然更低。可以說插電混動車是「雙模車。」是可以當作純電動汽車和混動車來使用的。但是日系普通混動汽車是「單模車。」是只能作為混動車來使用的,即便有純電行駛模式也只能以低速行駛幾百米而已,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而混動汽車的耗油量總還是要達到5~6l/100km左右,綜合用車成本要達到插電混動汽車的5倍左右。

於是普通混動車還是被定義為燃油車,不能使用綠色號牌,感覺也不太新奇。

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油價低了下來則必定利好普通混動汽車。

插電混動汽車還有兩個缺點:

  • 動力電池使用頻率高、使用壽命短

  • 停車條件要求

此類車輛的動力電池組容量普遍在20~40kwh左右,車輛的純電續航里程在100~200公里之間的最多。由於其純電續航里程較短,於是車輛的充電頻率必定很高,有些車輛每隔一兩天就要充一次電,有些純電續航過短的車輛甚至每天都要充電。

液態電解質的鋰電池循環1000次左右就會出現容量的明顯衰減,此時是需要更換動力電池組的。

如果在質保期內能正常更換還好,反之,自行更換則要數萬元的費用。

而想要獲得動力電池的終身質保或至少八年的質保,那就要在4s店一直進行車輛的維修、保養和換件;甚至連一半損耗件都會要求在其售後更換,潛在用車成本反而高了。且很容易讓車主和4s店產生糾紛,用車過程中的心情可能不會那麼美麗。

重點是想要讓插電混動汽車用起來真得省錢就得充電,想要充到便宜的電就得用專用車充電錶;而想要用上新能源汽車專用充電錶就得有車位,否則根本無法安裝。反之,沒有充電條件就只有去充電站,可是充電站的單價總要達到1.5元/度左右,只有晚間才能低一些。

如果按照1.5元/度來計算,純電行駛一百公里也要大約25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就不算省錢了。

綜合混動模式的油耗成本,一公里很有可能達到0.4元左右。

普通混動汽車只看油耗,其動力電池組容量很小,一般都只有1kwh左右;這就帶來了維保成本的優勢,就算自費更換動力電池組也要不了多少錢,尤其是在第三方的維修廠里。所以用這樣的汽車至少不會有太多的煩惱。其次如果油價能夠下降一些,比如達到6元/升,那麼按照5l/100km計算則是一百公里三十元……6l/100km是一百公里36元……7l/100km是一百公里42元。

而現在的普通混動汽車也開始了內燃機和電動機技術的升級,主流的混動型家用轎車的用戶眾測平均油耗已經有低至4.6l/100km左右的公開資料。(用戶真實開出來的油耗)對應的是一百公里開支27.6元。

按照1.5元/度的充電站單價計算的話,插電混動汽車純電動模式的成本基本相同或更高。

所以日系汽車不見得會一蹶不振,尤其是在一些國產插混類汽車在售後方面不夠透明,時常與用戶產生糾紛的前提下;有意思的是有一些區域的油價已經跌回6元區間,甚至在蘇魯豫區域還有單價不足6元的92號汽油。看來新能源汽車不完善產銷服整個體系的話,很有可能被「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