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補貼還是購置稅減半? 2025年初買車,觀望的人越來越多了!

提不到新車,補貼就沒了,要不要再等等,萬一有新政策呢?

這是最近不少人的購車想法,伴隨著各地置換補貼的截止,工薪階層買車的成本也在增加,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進度伴隨著補貼的消失開始減慢。

河南市場為例,價格在10萬-20萬的燃油車,置換補貼1萬,10萬-20萬的新能源車補貼1萬4,20萬以上的新能源車則補貼1萬6。

最低開票價6萬,就能擁有最少7000元的補貼。

相當於油車省了一個購置稅,買電車大約打了個9折,相比於今年上半年,所有車輛的購入價格都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下調。

因為這種較大力度的刺激,乘用車銷量的漲幅非常明顯。

11月份,狹義乘用車市場的批發量達到了294萬,同比漲幅超過15%,環比漲幅也超過了7%,增幅巨大,不少車型再次突破新高。

看得出來,在巨大的置換補貼推動下,市場的刺激是非常明顯的。

過去的市場刺激銷量,採用更多的是購置稅減半的方式,以一台10萬左右的燃油車來說,購置稅在8500元左右,在購置稅減半政策的推動下,只需要繳納4000元左右的購置稅即可。

採用購置稅減半的政策的確能夠推動銷量的增長,但過去兩年新能源產品崛起的速度明顯,對於原本就享受購置稅全免的新能源產品來說,這種方式無法繼續推動。

新能源車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目前不需要繳納購置稅。

今年11月,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到了52%,市場佔有率依然以壓過燃油車一頭的速度在奔跑,絕大多數人原本就在選擇不需要購置稅的新能源車。

也就是說,購置稅減半已經無法達到此前的刺激效果,畢竟有過半消費者選擇的是更加猛烈的免購置稅車型。

今年的這一波置換補貼,其實是面對全市場,一個是置換補貼的審核門檻放低,自由過戶即可享受,另一個是動輒上萬的補貼幅度非常大。

且,這種補貼幾乎是覆蓋了工薪階層可以接受的全品類車型,幅度非常寬廣。

當然,11月份銷量的暴漲,其實也來源於銷售的「逼迫」,銷售端幾乎全部的說辭都是「補貼馬上沒有了,新政策來不來還不知道」。

基於這種客觀事實,買車的人都會提前,加上臨近元旦,不少人本身也有買車的意願,所以將買車進度加快一步。

置換補貼和購置稅補貼,都是刺激消費的直接手段。

不同的是,置換補貼有一定的門檻,對於沒有老車,或者購車價格低於6萬,高於30萬的群體來說不太友好,其刺激的是已經有車輛的家庭,無法刺激首購群體。

2025年的價格戰不是不打,而是如何打。

企業方面,新車價格下調也是客觀事實,不少企業推出來的5年0息購車也是一種推動力,市場方面在明年或許還會有進一步的動作。

比如說延續置換補貼,讓增換購用戶群體拿到利好,或者說對首購群體直接給出減免政策,刺激家庭首台車的消費。

當然,搬出購置稅減半也能刺激市場,但相比於今年的報廢補貼、置換補貼的力度要稍小,至少無法刺激新能源用戶群體的購車激情。

從目前來看,選擇新能源車已經是大方向,如何以換購車型的新價值感、新出行體驗感刺激用戶消費,非常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