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個月追著寶馬X5打!有錢人眼裡的寶馬,連賽力斯都不如?

這一代的有錢人,買AITO不買BBA了。

今年,AITO M9的累計交付量超過了4.4萬台,平均月交付量接近9000台,事實上,AITO M9這台車產能釋放在3月中旬左右,4月份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大批量交付。

4月、5月,連續兩個月的交付量都超過了15000台,成為了40萬-50萬級新晉的Boss級產品。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在AITO M9登場之後,理想L9的銷量呈直線下滑,數據顯示,2023年平均月銷量都在12000台左右的理想L9,今年的平均月銷量在7000台左右下滑明顯。

尤其是在AITO M9開始大面積交付的4月份之後,其單月銷量在6500台左右,受到的波動較大。

AITO M9目前的提車周期在3個月左右,定金在1萬元左右,其中Ultra高配版車型的訂單佔比巨大,增程版的銷量佔據主導地位。

也就是說,這台車落地價在60萬左右。

60萬在今天的乘用車市場中,是一筆絕對充裕的預算,可以買到所有品牌的旗艦中大型SUV。

市場行情是,寶馬X5的價格跌破55萬,奧迪Q7跌破50萬,沃爾沃XC90、途銳跌破了45萬,除了賓士GLE以及路虎攬勝運動、保時捷卡宴之外,大尺寸SUV幾乎可以閉眼選。

但從銷量表現上來看,更多人選擇了AITO M9,從50萬級市場角度來看,其一躍成為了乘用車市場的銷量霸主。

為什麼?兩個原因。

一個是, AITO M9大量的用戶群體,是從BBA陣營轉化而來,這個數據佔比非常高,十年前他們就擁有足夠豐厚的資本選擇寶馬X5、沃爾沃XC90,換車周期之後不會考慮量變升級的新款BBA,會選擇質變的新能源車型。

另一個是,AITO M9這種代表中國新能源最具有技術含量的車型,無論是自主研發、智能駕駛輔助、智能座艙,還是三電系統,在做好細節、質量、優化、做工的基礎上,為不少高端用戶既帶來了情緒價值,還帶來了強勢的生活體驗。

之所以能夠很輕易的從理想L9手中搶奪走大量的用戶群體,核心還是AITO M9擁有理想L9提供不了的產品力,比如說智能座艙、晶元、雷達、自動駕駛。

從傳統BBA的視角來看AITO M9這種產品,其實是兩個完全對立面的選手。

BBA沒有變得不好,只是對於長期擁有的消費者來說,產品力傳統且羸弱,所謂的品牌價值光環對於這些用戶群體來說,早已經沒有意義。

因為上一批BBA用戶,不需要用品牌來證明自己,所謂的「品牌會幫自己說話」這樣的邏輯,在更多人看來純屬「自我感動」。

AITO M9的的用戶群體,更多是自我需要,向內求的必然結果,需要的是科技帶來的便利性,需要長途時自動駕駛帶來的舒適、便捷、省心感。

而從產品力角度來看,ATIO M9作為全新車型,白車身的設計理念、底盤優化、細節調整,機械素養並不差,加之HUAWEI Drive ONE電驅提供的動力,以及鴻蒙OS、MDC晶元、192線激光雷達,能帶來傳統燃油車提供不了的綜合出行場景。

本質上來說,人們選擇AITO,核心的錨點是華為,在華為x賽力斯的合作模式中,提供的AITO序列產品要比傳統的BBA產品,更具有吸引力。

當然,這裡指的是已經擁有過一台BBA的用戶群體,畢竟總會有一些人追隨BBA的腳步,也自然會有一部分人放棄B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