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官宣!賓士發布新電車將全面採用中國產電池,引發德媒熱議

據悉,去年7月德國汽車周刊》證實,德國老牌車企奧迪公司正在尋求對華新合作,這次合作並不是以往的合資項目,而是準備購買中國整套電動平台。奧迪改革開放後首個向中國出口高端車型技術協議的企業,時隔30多年後居然要向中國進口專用技術,如此變革也引起外媒討論。消息人士稱現在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幅度已經很大,不排除未來還有更多的外國車企找到中國買專利產權,包括之前的一些全球聞名的車企。

報道還稱,去年在高關稅的保護下德國賓士、大眾、寶馬等車企銷量均發生不同程度的下滑,主要是他們的電車領域進展緩慢。例如賓士唯一的EQ系列電車搭載自研電動平台和電池技術,基礎版本的電池續航僅有400-500公里左右,成為巨大的短板。去年德媒就傳出賓士公司想發展新一代混動、全電動汽車,有意向中國進口磷酸鐵鋰電池技術,否則汽車難以達到續航標準,再加上中國電池的性能是業界公認的,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

5月12日,賓士公司官宣下一代GLC350eL系列發布,將首次採用中國電池技術。這款重量為2420kg的混動汽車與燃油版相比車寬加大 4.8cm,高度降低了 1.8cm,且配備了4MATIC 四驅系統。該車型將採用中國比亞迪旗下青海弗迪電池所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組,發動機功率為2.0T的低功率型。相關人員表示新車加裝一台額外的電機之後將會比傳統型號的動力更強,油耗還會更低。

有相關消息還稱,包括賓士、奧迪之內的多家德國車企早就對電車領域和中國進行合作有意圖,但他們的行動軌跡非常緩慢,甚至是「試探型」的;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歐盟多變的政策,以及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電池的極端排斥。歐盟即將商定對華汽車關稅,並對中國電池徵收額外關稅,防止其「影響內部市場」;而美國則是更誇張地準備在未來五年內禁用來自中國的電池,並對本土電池提供高額補貼。這意味著老牌車企如果採取中國技術,以後可能還會被西方歧視,甚至是策劃炮製一場「華為事件」以各種名義要求他們剝離中國零件,所以西方的這些車企都有各種各樣的擔憂。

德國媒體也以「比亞迪技術反向出口賓士公司」為題目報道,在海外引發了很大熱議。因為在歐美媒體的宣傳中,各方知道中國電池和電車技術「很強」,但沒有具體的概念;現在全球在過去技術領先的車企都開始轉向中國或是和中方合作,足以說明這類技術領先的幅度。對此有評論稱:「現在只有日本的汽車企業還在堅守,雖然他們的電車非常落後但沒有聽說向中國尋求技術幫助的風聲;豐田似乎已經放棄發展電車專攻研究電池,這也很難會取得成功和超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