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造船」背後的危機和野心

近日,有關比亞迪的一則爆炸式新聞點燃了朋友圈。據了解,比亞迪斥資50億用於「造船」,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擴展海外市場,將比亞迪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銷往全球。

這一消息傳出後,網友們議論紛紛,焦點不外乎兩點,一是比亞迪造船幹什麼,二是比亞迪造船行不行。在這裡,筆者要說明的是,其實很多人對於這件事有很大的誤解,容易聚焦在「造船」這件事情上,而不是海外市場這個更關鍵的部分上。

比亞迪「造船」的危機是一種誤解?

在比亞迪傳出造船之後,不少網友認為比亞迪不應該將盤子鋪得太大。雖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已經走出了很成功的路來,並且銷量已經超過了特斯拉。但是,技藝在精不在多,比亞迪如果分散精力,很可能變成八爪魚,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這樣的觀點聽上去似乎非常有道理,對於比亞迪來說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你要說比亞迪造車這個事,那就有些牛頭不對馬嘴了。因為比亞迪雖然投了50億,但他的目標不是自己造車,而是交由煙台的一家造船廠來。

50億投入,將建造八艘可裝載7700輛汽車的滾裝船,比亞迪將自己的出海之路寄託給了山東煙台的這家造船廠,而不是自己親身下場造船。估計比亞迪自己也沒想到,消息傳著傳著就變了味。

比亞迪的野心

斥50億巨資,只為造運車的船,比亞迪的野心有多大,可見一斑。

今年比亞迪的營收數據可以說非常恐怖,1-9月累計銷量超過118萬輛,同比大增250%。到今年第三季度,比亞迪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也暴增到30%以上。

要知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可是絲毫不亞於智能手機市場,更何況還有特斯拉這個強勁的對手。在如此內卷的條件下還能夠取得這麼高的市場,這得益於比亞迪雄厚的技術積累和良好的營銷策略。

做得好,自然接下來就想要做大做強。在國內,比亞迪的增長上限已經不高,反觀海外,卻是一個巨大的金庫等待開採。投入50億隻為造運輸船,可見比亞迪對於海外市場勢在必得。並且,比亞迪也非常自信能夠真正打入全球市場,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除了對海外市場有很大的期望之外,運輸成本過高也是比亞迪要造船的重要原因。相關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的時候,滾裝船的租金達到了5.5萬美元一天,而到八月份,這一價位直接翻倍漲到了10萬美元一天。

鑒於海外運輸市場需求量會越來越大,預計租金還會繼續上漲下去。如果比亞迪要在海外做長期買賣,自己投錢造船肯定是更划算一些。

比亞迪的成功需要時間來證明

截止目前為止,比亞迪已宣布進入日本、德國、瑞典等國的乘用車市場。但是,光從銷量來看,比亞迪還只是剛剛起步,和特斯拉這樣的車企差距很大。另外,美持續不斷地斷供也可能會影響到特斯拉汽車的供應鏈。

所以,比亞迪出海之路,還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其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