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工業垃圾」怪圈的國產摩托車:排量越大,越被人看不起!

前兩天刷到一個信息,某國產摩托車企業發布了全新的公升級巡航車, 不到6萬的價格,997cc的發動機排量。

過去兩年,國產摩托車再一次抓住了時代發展的風口,隨著進口大排量摩托車銷量的崛起,國產摩托車超前一步布局了大排量摩托車,不僅僅呈現排量上升化,同時表現出了多缸化。

但摩托車市場發展有自己的規律,對於用戶來說,在夯實品質、服務以及保值率、口碑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實現提升綜合價值,讓企業、消費市場雙贏。

但目前來看,總有一些認為自己是「車圈小米」角色的企業出來用單一的排量優勢來攪亂市場,不僅僅提前透支了企業的發展未來,更是給中國摩托車產業蒙上一層「工業垃圾」的朦朧外衣。

01 國產摩托車產業,主流仍然是低端化

國內銷量前十的摩托車企業為長江、隆鑫宗申、本田、洛陽北方等企業,這些企業的核心銷量市場依然在兩萬元以內,250cc以內。

去年,摩托車市場銷量達到2000萬量級,250cc以上的摩托車銷量不足33萬台,市場佔有率不足2%。

對於更多的企業來說,生產小排量摩托車依然是重中之重,雖然摩托車單車定價較低,但優秀的摩托車企業依然擁有百萬銷量市場份額,龐大的市場份額能夠彌補單車價格較低的遺憾,實現企業長遠、穩健的發展策略。

02 高端化市場有發展空間,但不大

根據市場預測分析,250cc以上排量的摩托車市場,預計2025年前後將會達到100萬量級,在未來3年實現數倍的增長。

即便250cc以上的摩托車市場擁有百萬銷量,但市場份額依然只有5%,難以真正意義上實現大批量規模量產化。

摩托車的屬性,對於更多消費者來說是完成AB兩點 的基本通行需求,在目前基礎建設網路非常發達的市場環境中,10km甚至5km以內的出行才會選擇摩托車。

基礎用車需求明顯,說明摩托車被用戶接受,實現的是基本產業價值。

250cc以上的摩托車屬於玩樂型產品,用戶更在意的是性能、可靠性、設計、品牌甚至保值率,圈層用戶文化屬性非常明顯。

這部分人一方面非常少,另一方面要求非常高。

03 國產摩托想「提前布局」

提前布局是建設市場認知的最好方式,未來大排量摩托車的確有一定發展空間,且由於定價更高利潤空間更大的原因,讓不少企業著手於生產大排量摩托車。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非常難以理解的產品登場,比如說3萬塊錢400cc的摩托車,5萬塊錢800cc,6萬塊錢買公升級巡航車的現象。

提前布局的基礎, 應該是在口碑非常出色的基礎上完成。

摩托車的確不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業產品,比電瓶車難,比汽車簡單,按照目前的基礎製造工業的確能夠製造出不錯的摩托車,但發展速度過快依然會存在工藝水平下降,產品質量不穩定的問題。

尤其是6萬塊錢1000cc的摩托車,企業很大程度上會因為用力過猛,壓縮發展利潤空間,出現「品質倒掛」的問題。

另一問題,高端摩托車實現的是生活品質的升華,高端車主追求的不是排量,而是市場認知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

1000cc的發動機往往附著在更有情懷的產品上,大排量只是產品的一個特點,不足以讓消費者下單,一味堅持大排量摩托車對於摩托車企業來說並不能帶來推動力,反而會形成負面效應。

一方面,企業透支了未來的發展,難以實現良性盈利下的長久發展。

另一方面,成為噱頭卻沒有可靠的品質與穩定性,大排量產品如果不能提升品牌價值,就會對品牌形成負面效應。

目前來看,雖然相比於進口摩托車,大排量國產摩托車的價格甚至只有進口的1/3,但用戶依然不認可,除了對品牌不信任之外,還有無法形成消費共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