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根據主流媒體發布消息稱,今年4月,特斯拉在中國本地交付了25845輛Model 3/Y,並出口了14174輛,當時據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上海超級工廠在該月達成了40019輛純電動車銷量(中國本地交付+對外出口)。現更正為,上個月,特斯拉(中國)銷售了25845電動車;其中,14174輛用於出口,而在中國本地市場銷量為11671輛。
4月,特斯拉在中國銷售了11671輛純電動車;其中,Model 3銷售量為6264輛,Model Y銷售為5407輛。相比過去幾個月,國產Model 3、Model Y在中國市場銷量雙雙暴跌。
難道特斯拉在中國真賣不動了?
首先,中國上海超級工廠仍然在持續提升產能。目前年產能超過31萬輛,到年底將提升至45萬輛。另外,據網上此前已流傳開來的消息,特斯拉今年在中國銷量可望達到30萬輛以上。今年1到4月,特斯拉在中國銷量合計已達8.1萬輛,距離突破30萬輛大關還差大約22萬輛。也就是說,在後面8個月里,特斯拉平均每月銷售2.75萬輛,就可順利達成該目標,按理說應該不會有多大難度。
其次,雖然特斯拉最近遭遇負面輿論衝擊,但想來內行人士應該能夠明白其中貓膩,對特斯拉影響其實相當有限。相反,如果特斯拉能夠將計就計,趁著廣受億萬大眾關注和熱議的大好機會,做出實際行動,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諸如客戶第一、技術第一、產品質量完全可信賴等良好的品牌形象,不僅可以贏得更多消費者認可和支持,也將令市場上(個別不懷好意)的商業競爭對手們自此以後更感壓力大增。
第三,今年4月,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了近2.6萬輛汽車,其中超1.4萬輛是用作了出口,不僅創造了新紀錄。也顯見特斯拉致力於全球化市場規模擴張以獲得的競爭優勢。因為,上海超級工廠在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同時,還能持續對外大量出口,無疑將讓其產品競爭力上升到新的高度。國內的消費者往往會覺得,既然國產特斯拉在國外都那麼受大眾歡迎,那麼自己選擇特斯拉肯定是個更為正確的決定。而國外的消費者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想法。另外,網上也傳出,上海超級工廠Model Y生產線在4月份曾停產兩周以升級產線設備,給4月銷量帶來了波動。
第四,TESMANIAN網站5月11日發布消息稱,在中國,特斯拉4月份銷量為11671輛,低於前幾個月,原因是出口汽車數量大幅增加。4月中國乘聯會乘用車整車與CKD出口10.7萬輛,同比增長146%,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16%。僅特斯拉(中國)就出口了14174輛純電動車,不僅增量貢獻較大,也一躍晉陞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出口品牌廠商。海外工廠建設推動乘用車CKD出口,4月奇瑞汽車CKD銷量8280輛,長城汽車2620輛,上汽乘用車2566輛,而其他車企仍需努力。
特斯拉最近在提交給美國證交會的文件中有所暗示,特斯拉可能會繼續擴建上海超級工廠。特斯拉表示,由上海超級工廠製造的汽車用於出口,有效緩解其汽車交付壓力,公司希望在中國當地市場附近設立更多工廠。根據特斯拉在全球的工廠規劃,未來將只有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和中國上海超級工廠生產Model 3車型,而歐洲柏林工廠只生產Model Y。換而言之,中國上海超級工廠將擔負起出口歐洲和亞太市場的重任。
當然,最後一個不得不說的是,特斯拉正是因為有馬斯克這樣老闆,相比其他車企顯得更加與眾不同。網友們吹捧馬斯克,與「崇美」完全是兩碼事。而作為理工男,發自內心地欽佩馬斯克,反倒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於馬斯克,有位網友評價得相當到位。
一個在美國互聯網企業發財的富豪,互聯網第三方支付的創始人,毅然決然放棄在互聯網領域依靠壟斷地位躺著賺錢,變賣全部互聯網資產,將自己的資產全數投入到SpaceX與特斯拉兩家美國實體科技工業企業中去,並且領導兩家企業從零開始花費十幾年時間做到了全球頂尖水平,讓自己的祖國(美國)在工業科技領域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龍頭,改變了美國車企面對日德車企的頹勢,帶動了美國本土新能源產業。SpaceX成為全球商業航天龍頭,從俄羅斯、歐空局、中國等國家搶奪大比例本就不多的商業航天發射訂單。也正是馬斯克的SpaceX,讓美國徹底擺脫了近十來年,載人航天被俄羅斯壟斷的格局。並且,SpaceX成功通過市場競爭上位,重創了波音、ULA、洛克馬丁等美國高價低效的傳統航天航空勢力,成為美國工業界鯰魚。更了不得的是,馬斯克還將賺來的錢,又全部投入到其他領域的實體工業科技,例如腦機公司、隧道公司、光伏公司等等。
(我為科技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