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小米汽車公布了一個好消息——小米汽車上市15個月,完成了30萬輛交付,這應該是所有造車新勢力當中,最快達成30萬交付的汽車品牌了。
(圖片來自微博)
回顧一下小米的交付里程碑,第一款車型su7於2024年4月3日開啟首批交付,達成首個10萬輛交付里程碑耗時七個半月。在多班倒模式下,小米汽車的產能繼續爬坡,從10萬輛到20萬輛交付僅耗時4個月。5月22日的小米15周年戰略新品發布會上,雷軍就表示小米su7系列累計交付量已經突破25.8萬台。
造車新勢力當中,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靠一款車型達成近26萬台交付的並不多,更何況還是一款主打運動操控定義的純電轎車,本身就和主流的國內汽車消費有一定的違背。曾經獲得年度中大型suv銷量冠軍的理想one,累計交付量也達不到小米su7短短几個月的交付規模。
小米在3c、家電等領域積攢了龐大的粉絲群體,品牌影響力巨大,跨界造車吸引了數碼和汽車兩個圈子的高度關注,也得益於雷軍的個人魅力和su7討喜的外觀設計跟產品力,小米汽車迅速成為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流量中心。如今在小米汽車官方購買渠道也能看到,su7上市至今沒有迭代和改款,交付周期也要30周左右。
而小米yu7的上市,徹底引爆了新能源車市,打破了行業對「純電高端不好賣」的固有印象,上市18個小時,鎖單量就超過289000輛,交付周期長達40周以上,又是一個奇蹟。雷軍也說過,後續不再公布yu7的訂單量,不想再引起質疑和討論。
根據一些「准車主」的反饋,小米yu7 max的交付周期有所縮短,猜測是二期工廠開始投入生產,一期工廠的交付壓力有所緩解,而沒來得及搶到首批現車的小夥伴大概可以更早提到新車了。
(圖片來自小米汽車)
或許在外界看來,小米汽車的成功是「運氣好」,造了一個好看的殼子,拼了一套主流的配置方案,剩下的全靠營銷。實際上,電車通認為,小米汽車的成功,和對年輕悅己消費的精準洞察有關。
小米汽車首席設計師李田原在一檔對話欄目中提到,技術參數可以對標,但情緒價值無可替代,小米汽車的設計就是如此考量。近期,小米的su7 ultra和yu7分別作為中國汽車耐力錦標賽寧波站的官方指定安全車和醫療車出席,這曝光和影響力又更進一步。
30萬輛交付中,大概有大半的車型是su7系列,電車通猜測,yu7的交付走上正軌之後,小米的下一個10萬輛交付,有可能會縮短到3個月左右。雷軍也在一次直播當中提到,小米汽車2025年的交付目標從30萬台提升至35萬台。
yu7是小米汽車的下一個爆點,但同時也會給小米汽車的交付體系造成巨大壓力,難免會因為提車太晚造成一部分用戶的流失,電車通曾在線下了解過一部分消費者的真實想法,都因為交付周期太長而放棄。只能說,這潑天的富貴,是小米汽車需要用力接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