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說國家不再強制淘汰燃油車了,工信部還讓車企繼續生產油車。這事聽著有點突然,但細想想確實有原因。原來全國路上跑的車九成都是油車,去年奇瑞吉利這種大廠靠賣油車賺大頭錢,要是突然停產肯定翻不了身。
現在充電樁建得還不夠,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朋友表哥上個月買車,本來想買電動車,結果他跑長途得帶著充電地圖,走到哪都擔心沒地方充。像他們縣裡加油站邊上才有幾個充電樁,有時候還壞了。
燃油車其實也在改技術。新出的油車百公里油耗降到4升左右,混動車能跑一千公里。這些技術升級對一些人來說還是有吸引力,尤其是喜歡自駕游的。
車企現在兩邊下注,80%預算搞電動車和智能系統,20%用來優化燃油車。吉利的新發動機能加乙醇汽油,長安的發動機也能用合成燃料。這些技術以後說不定還能用在新能源車上。
出口市場也很重要。國外特別是非洲中東地區,燃油車還是主流。國內改良過的低油耗車型賣得挺好,去年出口車裡油車佔七成到八成。
買新能源車的人不用慌,政策其實是給大家更多選擇。寧德時代的電池現在能充放三千次,超充站到2025年會建八萬多根。不過現在電動車保值率還是低,我同事三年前買的電車現在只能賣一半價錢。
個人覺得選車得看實際需求。城裡跑的話電車划算,每公里電費才兩毛錢。要是經常出遠門,混動車加油五分鐘跑一千公里,確實方便。
廠家現在都搞分級策略,大城市推混動和電動車,小城市重點賣燃油車。海外那邊主力也是改良後的油車,因為很多地方充電設施跟不上。
政府其實給了緩衝期,燃油車研發補貼延續到2026年。混動車還能多賺積分,加油站也開始建充電樁,慢慢配套會跟上。
現在買新車可以貨比三家,油車新能源都有優勢。廠家也在兩邊發力,技術慢慢都會進步。總之現在選車有更多選擇,就看自己實際需要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