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2月10日訊 在今日晚間的比亞迪天神之眼智駕發布會上,比亞迪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正式發布,分為三個版本,其中三激光版本主要搭載於仰望車型。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可實現全程高速0接管。
比亞迪全系共21款車型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20萬級、15萬級、10萬級車型全系標配,10萬以下車型將多數搭載。
「現在的智駕產業鏈供給還不夠,如果供給足夠多的話,比亞迪10萬元以下車型將會有更多車型搭載天神之眼。」
王傳福預計,未來2-3年,智駕將成為「和安全帶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
之前在去年11月,王傳福已經給出了較為激進的投資力度,在智能化下半場,比亞迪將投入1000億元,發展ai和汽車相結合的智能化技術。同年年末披露的工信部第390批新車目錄中,比亞迪申報了十幾款全新和改款的車型。其中,海豚為例智能化配置已支持選裝前雷達、前攝像頭、後雷達、側雷達、側後視鏡攝像頭、後攝像頭等配置。
券商指出,比亞迪作為本土汽車龍頭,率先按下智駕下沉加速鍵,有望推動智能駕駛配置在中低端市場的普及。
▌deepseek有望推進智駕降本
正如王傳福今日所說的,智能駕駛的底層邏輯已經生變,從之前的規則驅動轉向數據大模型驅動,而「好的大模型是數據喂出來的」。
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東生透露,比亞迪智駕每七天迭代一次模型,2024年新增訓練里程7200萬公里/天,每七天迭代一次模型,預計2025年年底訓練里程1.5億公里/天。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晚的發布會上,比亞迪智駕負責人楊冬生還宣布,比亞迪的整車智能「璇璣架構」將接入deepseek r1大模型,以快速提升車端和雲端的ai能力。
隨著deepseek橫空出世,通過演算法優化和模型壓縮、蒸餾等技術,大幅降低了單位算力需求。華創證券指出,運用deepseek及其優化技術有望將城市noa硬體成本壓至3000元級,觸發10-15萬車型標配潮,決策模型推理能耗降低80%,高階智駕對車端晶元的算力要求進一步降低,也將更有利於「艙駕一體」、「行泊一體」等架構的推進。
▌2025年智駕平權有望全速推進
近幾日以來,已有多家車企提出推動「智駕平權」。
長安汽車於2月9日晚發布了「北斗天樞2.0計劃」,從2025年起將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2026年天樞智駕將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並在2028年進一步實現全場景l4級功能。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今年8月長安汽車將率先在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上搭載激光雷達,以推動智能駕駛的普及。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今日表示,2025年年中將推出v6全新大版,即准l3能力高階自駕;年底將推出真l3級別軟體(需要車端硬體數倍提高晶元算力和存儲)和硬體冗餘能力的自動駕駛。「一起攜手共同推動中國智駕的進步,推動智能駕駛全面普及。未來的10年,一定是l3智能汽車的iphone4時代,並走向全無人駕駛l4的10年。」
在我國新能源轎車中,中低端車型交易量一般佔主導地位。根據中汽協數據,2024年12月,新能源轎車分價格段銷量佔比中,5-10萬、10-15萬、15-20萬售價車型佔整體銷量佔比分別為19.9%、35.7%、10.9%。
但智能化配置在不同價位差別明顯,高端車型通常配備更多先進的智能化配置,而中低端智能化程度較低。
隨著智駕配置向中低端車型滲透,浙商證券2月9日研報預計,2025年智駕平權有望全速推進,10-20萬價格帶智駕車型銷量有望從2024年的36萬輛增長至2027年的410萬輛,年複合增速達125%,建議關注重要車企和零部件環節:
其中,整車環節,建議關注比亞迪、吉利汽車、小鵬汽車;
激光雷達環節,建議關注速騰聚創、禾賽科技;
車載晶元環節,建議關注地平線機器人-w、黑芝麻智能;
線控底盤環節,線控制動建議關注伯特利;空氣懸架建議關注保隆科技;域控制器建議關註:比亞迪電子、德賽西威、經緯恆潤-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