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A:你知道豐田生產系統里關於減少工時的目的嗎?
B:是不是為了提高效率?
A:不僅僅是效率,更重要的是降低成本。這一節主要圍繞經濟性,討論減少工時和降低成本之間的關係。
B:那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A:豐田的減少工時活動是全公司範圍內的現場活動,其核心目標是降低成本。所以,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或策略,最終都要歸結到降低成本上。換句話說,所有的判斷標準都要看是否實現了成本降低。
B:那怎麼判斷呢?
A:這裡有兩種情況需要區分。第一種是選擇問題,比如A和B兩種方案中,哪種更有利。比如,是按照現狀繼續做,還是減少一個人來做,哪種更划算。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比較兩者的優劣,選擇對豐田更有利的方案。
B:那第二種呢?
A:第二種是選擇最優方案的問題。比如,為了減少一個人的工作量,可能有A、B、C等多種方法。這時候,我們需要仔細評估哪一種方法最經濟實惠。這兩種判斷方式有時會單獨出現,但在實際改善過程中,通常需要依次考慮這兩種情況。
B:聽起來挺複雜的。有沒有常見的錯誤呢?
A:確實有一些常見的陷阱。比如,有時候在選擇最優方案時沒有充分評估,可能會導致過度投資的改善方案。比如,為了減少一個人,花費10萬元安裝一個電氣控制裝置。從表面上看,花了10萬元減少了一個人,好像很划算。但如果仔細研究,發現其實通過改變工作流程,不花錢也能減少一個人,那麼花10萬元的方案就不是最優的,甚至可以說是失敗的。
B:那豈不是白花錢了?
A:對,這就是為什麼不能僅僅因為某個方案看起來有利就盲目實施。我們需要在所有有利的方案中,選擇最有利的那個。這種問題在引入自動化設備時尤其容易出現,所以需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