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比亞迪將成為中國第一乘用車產銷企業,到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
這是在2007年8月9日,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深圳宣布的發展目標震動了整個中國汽車行業。
因為在當時,中國汽車行業的普遍思維,還都停留在「誰將是中國豐田」這一層面,大多數人根本不敢去挑戰世界第一。
但王傳福卻對此不以為然。
這位以跨界造車而出名的創始人,發誓要做一個規則改變者——「我本人有豐富的電池實踐經驗和很高的理論水準,我可以向大家保證,比亞迪的鐵電池絕對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比亞迪對此非常有信心」。
在看到王傳福的表態後,不少人同樣沒當回事。
因為看上去,奇瑞擁有更大優勢——奇瑞當年舉行了第100萬台汽車下線儀式。
這讓奇瑞更有望成為「中國豐田」。
所以當王傳福宣布要成為世界第一車企時,不少人反而對他帶領的比亞迪有了一個新印象——話題製造高手。
王傳福官宣的2015年和2025年的目標節點,也被認為是放衛星。
這些人倒不是黑子。
當比亞迪的垂直整合,遭遇豐田聞名全球的精益生產方式,勢必將有一場精彩的對決。
後來人們知道了,比亞迪的那套由人工和機器分解協同的半自動生產線,甚至成為豐田精益生產和中國國情結合的樣板。
換句話說,比亞迪不但是精益生產方式的信徒,而且還把這種方式成功」中國化「,而且成本比豐田更低。
站在當前這個時間點,毫無疑問比亞迪贏得了這一場長達14年的賽跑。
當然,對於比亞迪來說,也不是所有目標都實現了。
比如2015年成為中國第一車企,顯然就落空了。
至於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車企這個目標,可能也沒有人認為能達成。
但王傳福的想法,顯然再一次跟大多數人不一樣。
種種跡象表明,在王傳福帶領下,比亞迪正在為2025年的世紀決戰儲備資源。
這場決戰的目標是不是要做全球第一乘用車企業,外界不得而知。
重要的一點在於,王傳福準備在明年搞一個大事件。
根據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何志奇發出那封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郵件,比亞迪已經把2025年定位於」大決戰「、」淘汰賽「。
這就表明,王傳福依然在努力兌現14年前的那個預言。
太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這個點上了,卻忽略了這封郵件中最為關鍵的信息,就是明年比亞迪要打」大決戰「。
沒人知道這個」大決戰「的烈度會是什麼樣。
但過去兩年比亞迪祭出的」電比油低「,」顛覆合資燃油「等口號,已經讓合資油車苦不堪言。
1-10月份的數據顯示,比亞迪已經賣出了325.05萬台新車,同比飆漲了36.49%。
僅僅在10月份,比亞迪就賣出了超過50萬台新車。
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發生的話,比亞迪今年的銷量很有可能超過425萬台,甚至是450萬台。
這種鯨吞之勢會讓所有競爭對手膽寒。
致命之處在於,比亞迪並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按照今年的銷量增速,明年比亞迪有望衝擊600萬台銷量。
這個數字距離巨無霸豐田可能依然有點距離,但足以讓豐田憂懼。
而且在產能方面,比亞迪也基本完成了布局,剩下的就是猛踩電門,向對手發起衝擊了。
所以對於競爭對手而言,現在就別去吃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10%的大瓜了,如何應對明年的大決戰才是火燒眉毛的大事。
2023年比亞迪的價格戰打響後,合資車企中的南北豐田、南北大眾,以及上汽通用等,都不同程度地被捲入這場戰鬥。
戰鬥的結果也眾所周知——合資車企全線後退。
今年前十個月,上汽通用銷量跌幅超過60%,廣汽埃安跌了32.5%,廣汽本田大跌29.3%。
另外,哪吒、極氪、廣汽等國內車企,也加入價格戰。
這種價格戰打法甚至打怕了余承東。
他直言,自己不具備捲成本的能力,所以要卷價值,而不是價格。
但余承東這種說法,遭到了比亞迪的反駁。
比亞迪李雲飛表示,好的技術、好的產品,再結合好的價格,消費者最開心,這才是好價值。
李雲飛還強調,華為也降了一兩次價格,而且幅度不低,這表明華為也在卷價格。
總體而言,儘管遭遇了不少車企的排擠,但比亞迪銷量基本未受影響。
所以2025年到底會怎樣?
有一點可以明確——大決戰意味著大洗牌。
而大洗牌表明,有些車企將會被淘汰出局。
那麼明年將會是誰的至暗時刻?
沒人知道,但肯定有一場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