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下稱鏈博會)智能汽車主題活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商標註冊和保護研究報告》出爐。
這份報告由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中國貿促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中國國際商會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局共同發布。
智能汽車主題活動現場。圖/九派新聞 陳冬艷
本月中旬,中國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一千萬輛的國家。
伴隨著汽車產業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正走向世界。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
與此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也面臨知識產權保護的風險。
去年12月,中華商標協會商標海外維權工作委員會發文稱,我國部分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企業的商標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疑似被搶注,比亞迪、未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都在名單中。
在目前中國智能汽車出海步伐加快的國際背景下,加強智能汽車品牌的全球布局、管理和保護是廣大汽車廠商必須重視的問題。
《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商標註冊和保護研究報告》應運而生。
據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所長龍傳紅介紹,報告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家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以及幾家國外廠商,對它們的海外商標布局現狀進行分析,並就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以期為更多車企未來制定海外商標保護策略作為參考。
「報告的發布非常及時和必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品牌與外觀部馬德里註冊局運營司司長陳宏兵說。
他進一步表示,希望這個報告提出的相關問題和建議能夠引起在座企業家和學術研究者的共識,電動汽車企業能夠做好商標的海外布局,切實防範風險,更好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北京報道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